
01
成都已经是next level了成都为何能跻身肿瘤创新药头部?这其实是一个城市的宏大创新叙事的一部分。成都创新活力的溢出是全方位的。市民对各种新奇现象早就见怪不怪了,当其他城市还激烈争论时,成都包容开放的社会氛围已经让奇花异草绽放。从《王者荣耀》到《哪吒2》,成都在10年间诞生两大数字产业顶流IP,绝不是偶然现象。2017年,罗永浩在成都有两个“名场面”,一个是带着员工们在太古里逛了逛,“一比,北京的太古里土多了”,另一个是在东郊记忆附近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时至今日,太古里的审美放到全国还是遥遥领先的,工业遗址+文艺潮流的东郊记忆则成为国内新消费的著名试验场。设计东郊记忆的刘家琨,成为202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他在成都的另一个代表作是2015年建成的西家大院,建筑采用裸露的清水混凝土与灰砖砌筑外立面,也即烂尾楼风格,这种设计在当年竟然获得通过。成都效率追求与美学追求并重,真是超前创新的伯乐,想象力在这里没有天花板,而想象力又得到文艺范和松弛感的滋养。上世纪90年代,刘家琨也曾与画家何多苓、诗人翟永明活跃在玉林路的小酒馆和白夜酒吧。


02
对标世界顶级医药基地成都创新氛围和营商环境媲美杭州。据投中研究院《新一线城市对比分析报告》,截至2024年11月,成都在新一线城市中企业总数最多,高达137.56万家,总部企业数量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次于杭州,有12725万家。而且,成都每年企业的增长数量也最多,新注册企业总数在15万~30万家之间,而其余新一线城市的数据均在15万家以下。东部地区和一线城市的产业迁移,让成都受益,2019年~2023年,成都迁入3.2万家企业,2023年更是迁入超过8000家企业。2019年~2023年,成都企业获得VC/PE投资事件1394起,共计融资1217.14亿元,其中医疗健康(前沿生物+医疗器械)最受青睐,投资数量占比约27.18%。参考波士顿、休斯敦的世界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有知名高校、研究院做前端创新研究,有医院做临床试验,有生命科学产业孵化器,有优质空间载体(研发办公场所、生产厂房、人才公寓),也有投资机构,通过各类基础设施连结赋能,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圈。这些成功的条件,成都全部具备,而且相比北京、上海、苏州,成都还有成本低、人才稳定、临床便捷的比较优势。成都拥有64家三甲医院,辐射3.8亿人口,2024年总诊疗量2亿人次,居全国第二位,做临床便捷,效率高、推进快。医疗天团华西医院的科研、临床、进院对创新药械有较大吸引力。

03
造就全国肿瘤创新药高地与北京、上海、苏州相比,成都Biotech的数量和分量仍有差距,却个性鲜明、主线清晰,造就全国肿瘤创新药高地。个性鲜明体现为大BD大药,爆发力惊人。科伦博泰3次授权默沙东ADC产品,总交易金额超百亿美元,刷新中国创新药出海纪录;百利天恒双抗ADC BL-B01D1,达成首付款8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额最高达84亿美元的交易,刷新中国创新药出海单品和首付款最高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