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近日推出了一个激起广泛争议的新政策——“金卡”移民通道。简单来说,这项政策用一笔巨额捐赠换取移民审批的加速通道,让不少人直呼“国籍被明码标价”。

“金卡”政策到底是什么?
9月19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正式启动所谓“Gold Card”(金卡)移民新政。根据这项政策,申请人只需向联邦政府捐赠至少100万美元,便可以享受移民审批的快速通道。企业代付的捐赠金额则翻倍至200万美元。
除了快速审批,政策还预留了与现有EB-1、EB-2、NIW移民通道对接的可能性,相当于直接将这笔捐赠视为申请人“有卓越能力、符合国家利益”的证明。至于更高端的“白金卡”方案(传闻需支付500万美元,可豁免境外所得税),目前还停留在研讨阶段,尚未写入正式政策。
这一“用钱换速度”的移民模式,迅速引发了关于移民政策公平性、国籍权益商品化的激烈争论。

争议焦点:特权绑定“价格标签”
金卡政策的核心争议在于,移民资格和审批速度被明码标价,这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以专业能力、工作需求或家庭关系为核心的移民逻辑。
民主党和移民权益团体已经明确反对这项政策,认为这是“绿卡商品化”的典型案例,直接违反移民公平原则。甚至有律师团队准备通过法律途径挑战这一政策的合法性。
科技公司和高校也表达了担忧,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和年轻技术移民的雇主。他们认为,金卡政策和传言中H-1B签证可能新增的10万美元申请费,将进一步抬高移民门槛,为那些无法负担高额费用的雇主和技术人才关上大门。

但支持者的声音也不容忽视。特朗普政府称,这一政策是为了“吸引顶尖人才与资本”,同时通过资金减轻联邦财政压力。部分保守派智库则认为,择优移民是合理的方向,但他们对“富人买通道”可能带来的洗钱风险和国家安全问题仍保持戒心。
政策背后的隐性门槛
虽然政策听起来像是“花钱就能移民”,但实际操作中,金卡申请人并非能轻松获得绿卡或国籍。
从税务上看,根据美国法律,获得绿卡就意味着成为美国税务居民,需要申报全球收入。这对资产分布广泛、高度依赖税务优化的超高净值人群来说并不友好。
此外,申请人还需通过严格的背景调查。任何涉及制裁记录、刑事问题或其他高风险因素的申请人,可能难以通过这一通道获得移民资格。

谁适合这张“金卡”?
从目前的规则看,金卡更适合那些计划长期生活在美国的超高净值人群,尤其是希望将家庭和资产核心转移到美国的人。而对于那些资产分布在多个国家、对居住时间和税务要求高度敏感的“全球公民型”富豪,如果金卡政策在税务豁免或居住要求上未有突破,吸引力可能大打折扣。
政策的商品化倾向虽然明显,但仍受到美国现有移民和税务框架的约束。不仅如此,金卡政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让人对其实际吸引力产生疑问。
政策前景:争议与风险并存
金卡政策的推出是一场高调但风险重重的试验。即便特朗普政府希望用这张金卡吸引资金和人才,政策的争议性和操作难度可能让它步履维艰。
如果政策最终无法在税务和居住要求上提供更多便利,金卡可能成为一个“高价低效”的象征。而如果政策被认为过于偏向富人群体,势必会引发更大的社会和政治反弹。
未来,随着细则的公布和实施,这场围绕“国籍商品化”的争议只会愈演愈烈。金卡究竟是吸引全球人才的创新通道,还是一场华而不实的政策实验,答案或许还需要时间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