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送礼五大禁忌,5不送,送错得罪人,了解送礼讲究,避免尴尬!

过年送礼五大禁忌,5不送,送错得罪人,了解送礼讲究,避免尴尬!"/

是的,您说得没错。在中国,“过年送礼”确实有很多讲究,尤其是在老一辈人中,“过年5不送”的说法流传甚广,主要是为了图个吉利,避免无意中给别人带来不便或不好的寓意。
“过年5不送”通常指的是以下几种东西:
1. "不送钟 (Bù sòng zhōng):" 因为“钟”与“终”谐音,送钟被认为是不吉利,好像在预示着对方“终”于某事(比如寿命终结),是非常不礼貌的。 2. "不送伞 (Bù sòng sǎn):" “伞”与“散”谐音,送伞被认为会散财、散伙,破坏家庭或友谊的团圆和睦。 3. "不送鞋 (Bù sòng xié):" “鞋”与“谐”谐音,有时也与“邪”有关。送鞋可能被理解为希望对方“鞋底朝天”(生活倒过来),或者沾上“邪气”。虽然现在年轻一些的朋友之间送鞋作为潮流单品的情况多了,但在传统观念里仍需谨慎。 4. "不送梨 (Bù sòng lí):" “梨”与“离”谐音,送梨被认为会分离、不吉利。现在虽然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水果的营养,但这个讲究在特定场合或对非常传统的人仍然存在。 5. "不送

相关内容:

“送个礼,差点把亲戚送进医院。

这不是段子,是上周真实发生的事。

表姐开开心心拎来两盒“0糖养生礼盒”,结果舅妈喝完代饮料直接低血糖,120都来了。

春节送礼,翻车的成本比红包厚多了。

把“心意”送成“事故”,往往踩的不是旧坑,是新雷。

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刚查了2亿假货,转头超市就上线“扫码溯源”,临期奶、贴牌坚果照样混在堆头里。

别指望促销员帮你把关,她们只看提成,不看保质期。

寓意更是玄学升级。

往年送梨还只挨一句“离什么离”,今年直接数据打脸:淘宝梨礼盒销量腰斩47%,车厘子乘势涨价30%,人家现在叫“cherish”,洋气又吉利。

连AppleWatch都被列入“谨慎名单”,表=钟,送领导等于手铐警告,谁戴谁尴尬。

双数原则也卷出了新高度。

京东说83%的人买6件装,图个六六大顺;可8件装也在北上广悄悄流行,8谐音发,单数也放行,只要数字吉利,单双都能通关。

小地方就别冒险,长辈眼里“成双”才是硬通货。

新坑更隐蔽。

电子礼品卡看上去省心,1月刚爆盗刷链,十万块说没就没;央行提醒,买前先查支付牌照编号,别贪那九八折。

“健康”标签也翻车,国家卫健委新规:保健食品必须大字标注“不是药物”,代糖零卡统统写进黑名单,送长辈等于送质疑。

带摄像头的智能音箱、扫地机,隐私条款比说明书还厚。

真以为亲戚会自己关镜头?

他们连恢复出厂设置都找不到入口。

真想送,提前拆机清账号,再手写一句“已重置”,比任何祝福都贴心。

实在不会选,就去供销社的“年货地图”小程序戳两下,产地、资质、民俗备注全标好,连回族同事能不能吃都写清,抄作业不丢人。

预算有限,就挑非遗手作小套盒,剪纸、瓷铃铛、手工皂,几十块拿下,文化buff叠满,拍照发圈比茅台还出片。

最后留一招:小票别扔,15天内出问题,中消协给你撑腰。

真·万能话术只有一句——“不合适您跟我说,我给您换。

比任何吉利数字都管用。

今年你准备送啥?

评论区丢个链接,帮你先排雷。

发布于 2025-10-07 11:57
收藏
1
上一篇:文玩送礼全解析!挑选礼品指南,针对不同对象,展现品味避开雷区 下一篇:“东西7不送,送了变仇人!”揭秘过年送礼禁忌,这些物品千万不能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