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旅游引领跨界融合,硬核工业风新业态铸就文旅新地标

工业旅游引领跨界融合,硬核工业风新业态铸就文旅新地标"/

这段话“工业 旅游”解锁跨界融合新空间 “硬核工业风 新业态”打造文旅新地标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宣传口号或标题,它概括了当前工业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段话:
"1. “工业 旅游”解锁跨界融合新空间"
"工业旅游:" 指以工业生产场所、工业文化、工业历史等为吸引物,通过开发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游客参观、体验的一种旅游形式。 "解锁:" 意味着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发现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可能性。 "跨界融合:" 指工业和旅游两个不同产业的交叉融合,打破产业边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新空间:" 指通过工业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新的产业空间、经济空间、文化空间等。
这句话的意思是:发展工业旅游,能够推动工业和旅游两个产业的跨界融合,从而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例如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文化体验空间、新的城市功能空间等。
"2. “硬核工业风 新业态”打造文旅新地标"
"硬核工业风:" 指以工业元素为核心,打造的具有强烈工业特色和文化氛围的风格。这种风格通常强调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突出工业的粗犷、力量感和时代感,同时也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使其更具吸引力和

相关内容:

央视网消息:在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工业旅游也掀起热潮。位于上海崇明长兴岛上的江南造船工业旅游基地,在假期期间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和研学团队。当旅游打卡点来到巨型龙门吊下,当书本上的万吨巨轮呈现眼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我们一起跟随记者镜头,去这家拥有着160年历史的“中国第一厂”,感受“大国重器”的独特魅力。

走进江南造船 感受“大国重器

记者跟随参观人群的脚步,走进江南造船展示馆大厅,一面满载造船发展历程的照片墙,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挂满了由江南造船自主制造交付的各类船舶照片。从古老的木船模型到现代的高科技船舶设计图,每一幅照片都诉说着造船人的故事。孩子们听着讲解,不时提问,饶有兴趣。

“看得见火花 摸得着科技”的零距离体验

跟随观光车,研学师生们踏上了江南造船的码头。伴随着生产现场机器的轰鸣声,在巨型龙门吊下,正在船坞内紧张建造的大型集装箱船、液化气运输船呈现眼前。从一块钢板的切割、成型,到万吨巨轮的合拢、下水,给大家带来沉浸式的硬核体验。

“可参观可学习可实践”的交互感受

大饱眼福之外,大家还在组队拼接船模的手工实践中,学到了船只结构拆解和组装以及分段制造的原理。整个教室瞬间变成了一个“迷你造船厂”。相比单纯“拍照打卡”的旅游,这样的工业游成为了独特的“情境教学”场景。

采访中记者发现,“工业+旅游”模式的火爆不仅得益于工业生产、历史文化与休闲旅游的有机结合,更满足了参观者对新奇体验的追求,这种近距离、沉浸式、深度化的新场景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和科技启蒙课。

中船集团江南造船工业旅游项目经理 郑永强:今年国庆假期期间,预计将会迎来6000人次的参观流量。未来,我们还会引入前沿数字化技术。游客可以走进数字化造船实验室、5G智能制造实验室、智能焊接实验室等先进智能制造场景,身临其境感受工业制造的发展。

工业遗址焕新开放 城市更新热门地标

在上海,不仅可以多角度打卡先进的船舶工厂,还有另一种工业空间的“打开方式”。国庆期间,在徐汇滨江,曾经的工业“锈带”经过精心地规划与改造,变身为被赋予全新城市功能的生活“秀带”,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客厅”。

徐汇滨江艺术商业点亮公共空间

在这片上海给市民游客打造的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里,记者看到了拥有绝佳江景视角的餐厅、设计感十足的特色商户以及充满烟火气的滨水市集。这些全新的消费业态和艺术设施,让这里的人气相当旺。

硬核工业风+新业态成就顶流打卡地

这里曾经是亚洲最大的水泥厂所在地,昔日的工业码头、仓储岸线已经变成了上海极具吸引力的滨水生活区之一,在标志性的“大筒仓”里,可以在保留原始肌理的混凝土墙壁旁品尝咖啡,在水泥储料库改造的挑高空间里体验攀岩或者观看艺术展览。工业遗址的厚重气息加上文艺街区的松弛氛围,让这里产生了独特的魅力。

除了常态化的商业和设施,持续不断的高品质文化艺术活动更是这里的“流量密码”。近期正在举办的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将整个园区变成了一座露天美术馆,工业油罐变身梦幻森林,老船坞成了新舞台,老建筑被巧妙地当作艺术的画布,给市民游客在凉爽的江风中上演了一场视觉盛宴。

这片曾经的工业“热土”如今已成为感受上海城市更新脉搏的热门地标,通过注入契合时代的内容与功能,让历史空间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来源: 央视网

发布于 2025-10-07 06:58
收藏
1
上一篇:团风之旅,驰骋多彩风景道,风与景致尽收怀中 下一篇:活力中国调研行,体育旅游融合点燃发展引擎,激发蓝色经济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