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座座山,仿佛灵丘的母亲,
每天与我们同时醒来,又同时睡去,
日夜滋养着一双双明亮的眼睛,
它们简单淳朴,
但每当望向连绵的山峰又充满了好奇。
于是,这一次,
我们决定带孩子们去看看山的那边,山大的模样。”
12月10日,山东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济南站接到了远道而来的支教地学生。他们分别来自山西灵丘上寨中学、平型关寄宿制学校、下关九年制学校和河南确山老臧庄小学。10日下午,全体人员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开展了见面会,“从大山到山大”支教地学生游学活动在共同的期待中拉开帷幕,孩子们的济南之旅也即将启程。
“从大山到山大”是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廿载征途”二十周年首站活动,也是由山东大学团委主办的首次山区学生游学活动。支教地学生通过老师的介绍和鼓励,对大学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受限于条件,没有机会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在日常学习中容易丧失信心,也容易辍学务工务农。此次活动旨在带领一批品学兼优,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的学生,全面感受大学的历史文化、科技创新、学术氛围、课堂教学等,为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树立目标、提供动力。同时以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桥梁,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形成长期的游学活动机制,力求在支教地学校与山东大学之间建立更长久深厚的联系。
到达济南的前一天,服务于当地的第20届研支团成员董泽正、程诗雨和栗毅带领山西的学生,从灵丘先前往北京转站。9日清晨,他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很多学生是第一次去北京,刚刚走出大山的他们心情十分激动。
见面会之后,学生们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18号楼安顿下来。接下来的几天,游学活动将在研支团成员带领下有序进行。日程安排以山东大学为中心,辐射济南市多所文化场馆。
12月9日,学生集合,准备出发。9日晚,河南队从确山站出发。
12月10日,上午,河南队到达济南;山西队由灵丘前往北京,六点半左右到达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随后回到北京站乘坐火车,下午五点半左右到达济南。接站完成后,学生们在中心校区食堂用晚餐,随后开展见面会。
12月11日,上午游览山东大学校史馆和博物馆,进一步了解山东大学的历史文化。下午在传统文化基地体验之后,前往趵突泉校区参观标本室,并进行趣味实验。晚上,集体观看电影《神奇动物》。
12月12日,学生将前往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洪楼二小体验文体、实验和心理教育等课堂内容,感悟课堂差异、激发学习兴趣。晚上,集体参加创新或文史类讲座,拓宽视野。
12月13日,“济南一日游”。这一天,学生将游览大明湖、趵突泉、五龙潭、老舍故居、千佛山等风景名胜,了解景物背后的文化底蕴。
12月14日,上午参观山东省科技馆,各种新技术和新发明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创新。下午在山东大学春泥造物体验陶艺制作。
12月15日,学生们将踏上返回学校的旅程。

山西灵丘平型关寄宿制学校学生郑军峰“我心目中的山大”画作

河南确山老臧庄小学学生臧念慈“我心目中的山大”画作

山西灵丘下关九年制学校学生王丽宁作文------《想象中的山大》
出发前,老师曾问孩子们心目中的山大是什么模样,他们略有所思地歪着头想象,并把脑海中的场景化为了文字或图画。一周左右的游学结束后,山大于他们,将不再遥远和虚幻,而是曾真切停留和体验的地方。
希望这段经历能留存在孩子们的心中,每当回忆时,仍能感受到来自所有人的爱和关怀,愿这次游学能为他们往后的求学之路点燃星星之火,让他们真正走出大山,实现理想。
我们给孩子们撒下梦想的种子,
也要呵护种子萌芽,成长为参天大树。

文/崔媛媛
图/支教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