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风情,揭秘“开海”背后的炫富文化

山东风情,揭秘“开海”背后的炫富文化"/

是的,你说的没错。在山东,尤其是沿海地区,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炫富方式,当地人称之为“开海”。这并不是指真正的海洋渔业开海,而是一种由渔民们自发形成的、带有浓厚社交和炫耀意味的活动。
“开海”通常发生在夏季,当海产(尤其是海参、鲍鱼、扇贝等)价格最高的时节。一些家境殷实的渔民,会驾驶着自己的渔船,在凌晨时分,前往附近的海域,捕捞一些稀有的海产,或者直接购买一些名贵的海产。然后,他们会将这些海产带到当地的海鲜市场,或者在自己的船上,邀请亲朋好友品尝。
这种“开海”活动,已经成为山东沿海地区一种独特的社交现象。参与“开海”的渔民,往往通过展示自己捕捞或购买的海产数量和质量,来彰显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而其他渔民和当地居民,则会通过观察“开海”活动,来了解当地的经济状况和社会风气。
“开海”现象的背后,反映了山东沿海地区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人情社会文化。也体现了当地人对大海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需要注意的是,“开海”现象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过度捕捞、破坏海洋生态等。因此,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监管,引导“开海”活动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关内容:

经过四个月的漫长等待,黄渤海休渔季结束了,9月1日中午12时整,一声开渔令下,山东沿海地区正式开海啦!

开海,意味着渔民们可以下海捕鱼,大量渔船将陆续出港,驶进海区开启“捕捞季”。

活蹦乱跳的大虾,张牙舞爪的梭子蟹,鲜活肥美的海鱼……“白天捞上船,晚上捧上桌”的“尝鲜”体验拉开序幕!

青岛:整装待发迎出海

2022年8月3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渔港,修整好的渔船蓄势待发,渔民开始往船上运送渔网和生活用品。

9月1日,为期4个月的休渔期正式结束,青岛人又可以品尝“舌尖上的大海”了。

日照:撒下金秋第一网

在日照黄海中心渔港、圣岚渔港码头和山海天一级渔港,阵阵汽笛声响起,一艘艘渔船加足马力扬帆起航,满载着期待驶向汪洋大海,撒下“金秋第一网”,捕捞“开海第一鲜”。

威海:千帆竞发、乘风破浪

9月1日12时起,威海市4000多艘捕捞渔船将千帆争渡,乘风破浪,为市民带回大海的馈赠。

据威海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威海市积极开展增殖放流,恢复种群结构,补充经济渔业资源,今年“开海”回捕有望获得丰收,海产品以螃蟹、鲅鱼、爬虾、八带为主。

荣成:迎开海 备秋捕

为期4个月的黄渤海伏季休渔期结束,连日来,在我国北方最大的渔港山东荣成石岛渔港码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渔民们忙着检修渔船、修补渔网、添置各种渔具、加油加冰,为开海秋捕做好准备。

东营:商渔共创平安海区

东营市“四个联合”,织牢部门联动协作网,扎实开展“商渔共治”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平安海区”建设。

多部门联动、海陆空一体开展应急演练,检验了水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积累了协调合作、上下联动,应急处置商渔船碰撞等方面的实战经验。

新鲜肥美的海鲜即将上市!

你期待吗?

在山东,有一种炫富叫“开海”!

比手还大的螃蟹、活蹦乱跳的鱼虾……“白天上船,晚上上桌”,时逢金秋,一起品尝海鲜盛宴吧!

来源:大众日报读者俱乐部综合人民咨询、凤凰网、青岛新闻网、齐鲁壹点、闪电新闻等

发布于 2025-10-07 03:42
收藏
1
上一篇:高质量发展故事汇 | “勇攀‘珠峰北坡’,这边风景独好!”——致敬攀登者 下一篇:坚决根除党内“码头文化”,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