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户外运动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举办名为“升龙”的烟火表演,引发巨大争议。高原的生态保护,牵动着不少人的心。
9月22日,羊城晚报记者专访国内低碳登顶珠峰第一人迟永军。就在三个月前,他拿到了深圳绿交所为其颁发的国内首张珠峰攀登碳中和证书。“环保人士和志愿者在高海拔地区捡拾垃圾,宣传环保等,就是为了守护这片净土。高原上放烟花的行为,是对无数人守护的颠覆!”迟永军表示。

高原烟花秀,视频截图
守护净土需尊崇“无痕山野”
“深感心痛和愤怒!”9月20日、“青藏高原烟花秀”事件发生的次日,迟永军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对此事的看法。他指出,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每一寸土地,每一株植物,每一个生命都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演化,才形成如今的生态平衡,“这次放烟花惊扰到高原上的野生动物,打乱它们的生活节奏,甚至影响它们的生存和繁衍。”迟永军担心。
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迟永军表示,包括他在内,众多高海拔登山爱好者,花费了巨大的努力去践行户外登山环保理念。“许多环保人士、科研人员和志愿者在高海拔地区捡拾垃圾,监测生态,宣传环保,就是为了守护这片净土。”他认为,在高原上,一个脚印、一个车辙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恢复时间,更何况是一场烟花秀所带来的污染和影响,恢复时间更加漫长,“烟花秀对烟雾、空气、噪音以及土壤和植被的干扰不可估量。”
迟永军介绍,身为户外爱好者,十几年前,刚开始接触登山运动时,他就系统学习了山地运动的理念和准则,对他的触动很大。也是在当时,他就意识到高海拔地区生态的脆弱性。多年来,他和许多登山爱好者一样,都遵从“无痕山野”。在登山过程中,他践行着垃圾回收、减少包装物和不去践踏路线等相关准则,已经养成了习惯。
他介绍,自己投入高海拔环保工作也有多年了,这项工作本身开展起来就非常难,“高海拔运动环境缺氧,每个人很难有体能和精力,在登山的同时,也开展环保行动。我们坚持多年做了一些工作,感觉被这件事(高原烟花秀)颠覆了。发起方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不可理喻。”
曾为低碳登珠峰18天不洗澡
此次“高原烟花秀”,发生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这个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堪比“地球巨脊”,不仅参与塑造着全球气候与水文的脉络,而且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对未知的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是人类探索珠峰100周年。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1日,登顶珠峰的中国人有727人。去年6月,在深圳举办的“不止于攀登”珠峰演讲活动上,深圳登协创始会长、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曾介绍,深圳登顶珠峰的人数在全球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中位居第一。
迟永军介绍,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在上海、深圳、北京、苏州等多座城市都生活过。也正是在深圳,他拿到了深圳绿色交易所颁发的“珠穆朗玛峰攀登活动碳中和证书”,该证书见证了其在国内首次以碳中和方式成功登顶珠峰的实践。

迟永军低碳登顶珠峰 受访者供图
之所以探索低碳攀登珠峰,迟永军表示,这同样是为了更好宣传环保和低碳。从去年开始,他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精心筹备:深入学习碳中和知识,精心规划每一个环节的减排措施,同时坚持高强度体能训练。正式出发时,为了减排,他放弃坐飞机,从上海乘坐48小时的火车前往拉萨。此后的攀登中,在海拔5800米前进营地,他不慎感冒,但他还是坚持无氧拉练到海拔7028米的北凹营地。
此行途中,他自带经过产品碳足迹认证的钛杯和钛材质碗筷。同时,为减少热水消耗,长达18天,他坚持不洗头不洗澡。他此行产生的生活垃圾仅0.93公斤,并且全部背回大本营集中处理。返程途中,他还积极捡拾废弃饮料塑料瓶带回大本营。
“个体也可以为守护高原环境做很多事情。比如喝冰川融雪烧开的水,自带杯具。个人产生的垃圾物品,也尽量带回来。没有自带水的时候,即便喝了瓶装饮料,我们也可以把瓶捏扁,减少运输体系的负担,一辆垃圾车就可以多运一些。”迟永军介绍。
根据权威机构检测,迟永军此次攀登珠峰,全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约为2.04吨,实现减排32%,排放通过使用西藏碳汇项目产生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实现了碳中和。
(羊城晚报、羊城派、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