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 | 读懂中华文明】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概览
我们来探讨一下“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这一主题。
这八个字精辟地概括了中华文明的核心特征和宏大格局,源自《尚书·禹贡》,描绘了上古时期中国地理版图和初步的政治文化整合。它不仅描述了地理空间的广阔连接,更揭示了文化形态的丰富多样与内在统一。
"一、 “九州共贯”:地理空间的广阔与连接"
"“九州”的象征意义:" “九州”并非实指九个固定区域,而是中国古代对广阔国土的一种宏观划分,象征着中国的整体疆域。《禹贡》中描述了九州的地形、物产、贡赋等,体现了早期对国家版图的认知和管理意识。
"“共贯”的深刻内涵:" “贯”有贯穿、连接、沟通之意。“九州共贯”形象地说明了,尽管地域广阔,但古代中国并非地理上的孤立碎片,而是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通路。这种“贯”体现在:
"交通网络:" 早期就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道路和运河雏形,为人员往来、物资交换、信息传递奠定了基础。
"经济联系:" 不同区域基于地理优势发展特色物产,通过贸易网络实现互通有无,形成了初步的经济共同体。
"文化扩散:" 思想、技术、习俗等文化元素能够跨越地域障碍,传播
相关内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视频加载中...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的跨度都很大,地理环境、物产资源、气候生态复杂多样,自古以来中华文明的各个区域始终紧密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先秦时期出现的“九州”观念,就是当时人们对中华文化多元特点的一种认识和概括。《汉书·王吉传》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也就是说,构成中华文明的区域虽然有所谓“六合”“九州”之别,但最终能够走向“大一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同风”“共贯”。
指导单位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
出品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
宣讲家网站
中国社会科学网
支持单位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出品人:谢辉 贺亚兰
总策划:肖峻峰
监制:李爱民 袁华杰
统筹:刘斌 宋莹
本期嘉宾:刘仲华
执行导演:陈宣宇 周海伟
策划:李文鼐 彭亚南 张哲 赵冠霞 刘妍君 齐泽垚
执行:何迪雅 常畅
摄像:孙超
灯光:贾红亮
妆造:李洁
后期:刘佃水 贾红亮
包装:张萌
字幕:宗悦
审核:刘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