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 | 读懂中华文明】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精髓探寻

【理响中国

我们来探讨“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这一深刻而富有内涵的概念。它精辟地概括了中华文明的核心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 “九州共贯”——地理基础与早期格局"
"“九州”的由来:" “九州”并非实指九个固定区域,而是中国古代对广阔国土的一种"象征性"和"概括性"的描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它代表了华夏先民对国家疆域的认知,是一种"文化地理概念"。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划分天下为九州,各献贡品。虽然具体的州界随着历史变迁,但“九州”逐渐演变成了中国"疆域辽阔、地域广阔"的文化象征。 "“共贯”的内涵:" "地理连接:" “贯”有贯穿、连接、贯通之意。它形象地说明了尽管九州(泛指中国各地)地理环境多样,但通过"河流(尤其是大江大河)、山脉、交通线(如后来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各地并非孤立隔绝,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化交融:" “共贯”更深层次地指代了"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通过地理上的联系,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

相关内容: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的跨度都很大,地理环境、物产资源、气候生态复杂多样,自古以来中华文明的各个区域始终紧密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先秦时期出现的“九州”观念,就是当时人们对中华文化多元特点的一种认识和概括。《汉书·王吉传》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也就是说,构成中华文明的区域虽然有所谓“六合”“九州”之别,但最终能够走向“大一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同风”“共贯”。

发布于 2025-10-06 23:42
收藏
1
上一篇:雷雨将至,过敏人群需警惕,咳嗽气短,雷暴哮喘来袭 下一篇:东湖评论,宜滋都秀,美誉九州——探寻湖光山色中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