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中华韵,天气预报情,揭秘天气预报背景音乐背后的名曲之谜

弦歌中华韵,天气预报情,揭秘天气预报背景音乐背后的名曲之谜"/

是的,您说的没错!《天气预报》节目播报前的背景音乐,那悠扬、略带民族风情的旋律,正是出自中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先生创作的一首非常著名的歌曲——《"草原之夜"》。
这首歌创作于1979年,旋律优美、意境深远,描绘了草原月夜的宁静与美丽,充满了诗情画意。由于其动人的旋律和深厚的情感,它被广泛用于各种电视节目的片尾、背景音乐,包括《天气预报》的播报前,陪伴了无数观众,成为了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旋律之一。
所以,当您听到《天气预报》那熟悉的背景音乐时,它其实源自这首经典的《草原之夜》。

相关内容:

视频加载中...

它,也许是国人最熟悉的旋律之一。

《渔舟唱晚》,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筝曲之一。1984年,中央电视台选用电子琴演奏的新编《渔舟唱晚》,截取其中1分多钟作为天气预报背景音乐,一用就是40多年,让这首名曲飞入寻常百姓家。

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渔舟唱晚》,据古曲《归去来兮》编创而来,曲名源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在中央音乐学院排练厅,吉炜教授带着筝乐团的同学们,用古筝重奏形式重新编创《渔舟唱晚》。

唐代杜佑在《通典·乐四》中说,“筝,秦声也。”古筝,又名秦筝,大约2500年前已在秦地(今陕西一带)流传,是汉民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曾广泛活跃在宫廷乐舞、大型雅乐、丝竹弦索等音乐场景中。

宋代《唐人宫乐图》

“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白居易用诗句描写了唐代筝乐的昌盛。《全唐诗》一百余首咏筝诗中,筝的称谓就达二十种之多。秦筝、鸣筝、玉筝、钿筝、银筝,诗人们不吝对筝的赞誉。

今天,古筝已成为最具中华文化意蕴、学习人数最多的民族乐器之一。从最早的五弦到现代二十一弦,古筝音域不断扩大,演奏技巧也随之丰富和发展。一起来听,筝音何以让人“一听倾心”又经久不衰?

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

监制丨马丽君

制片人丨彭裔然 韩任伟

编导丨张晓萌

摄像丨赖健 陈逸哲 李东宇 董岩

录音丨王安然

配音|王雨桐

后期制作|李璐 夏筱军 王萧宇 杨波 遇剑 刘霄 金伊结

协助拍摄丨中央音乐学院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张晓萌

发布于 2025-10-06 20:13
收藏
1
上一篇:西湖,Foreign还是不Foreign?一场文化交融的探秘之旅! 下一篇:重庆今起三天多云转晴,最高气温升至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