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古称“九州”,揭秘那6个至今犹存的耳熟能详之州

探寻中国古称“九州”,揭秘那6个至今犹存的耳熟能详之州"/

“九州”是中国古代地理上的概念,最早出自《尚书·禹贡》篇,描述大禹治水后划分天下为九州。虽然古籍中记载了九个州的名字,但具体是哪九州,历代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没有形成统一固定的说法。
不过,最常见也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根据《周礼·职方》等记载,九州的名字是:
1. "冀州 (Jìzhōu)" - 在北方 2. "兖州 (Yǎnzhōu)" - 在东方 3. "青州 (Qīngzhōu)" - 在东南方 4. "徐州 (Xúzhōu)" - 在南方 5. "扬州 (Yángzhōu)" - 在西南方 6. "荆州 (Jīngzhōu)" - 在西方 7. "豫州 (Yùzhōu)" - 在中州(中原地区) 8. "雍州 (Yōngzhōu)" - 在西北方 9. "梁州 (Liángzhōu)" - 在北方(或西北方,位置有争议)
"关于“只有6个保留至今,名字很耳熟”:"
这通常指的是上面列出的前六个州的名字:
"冀州 (Jìzhōu)" "兖州

相关内容:

有时候,咱们聊天一提“中国”,不少人脱口而出“九州”,还给人起外号叫“九州大地”。但老实说,真问一句:这古时候的“九州”到底是哪九块地方?我们脚底下的这片地,能算里头的吗?有没有哪个压根儿没挨上?大多数人其实心里是没谱的。更有意思的是,这“九州”名字反倒越用越广,到现在,好多地方都蹭着用——这玩意到底咋来的?还是得从大禹那阵说起。

据说在大禹分天下的时候,九州这个划分一下就成了象征,有点像是给大地打标记: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些名称,咱们今天都还能见到部分踪迹。可你要是以为,大禹一划,九州名字就准了、朝代变了也不动,那就太理想化了。古人哪有这么死板,啥都在变。

其实,看“九州”,不如看它背后的故事。比如,咱们常说大禹治水,但要不是水患把老百姓逼到墙角,估计谁也没心思琢磨怎么分国土。那会儿,大禹带着人,顶着连天洪水,绕着黄河、长江、淮河奔跑,把乾坤安排妥当,才确定了所谓九州雏形。到了夏朝,全天下的民众每年拿出自己的好东西上贡,青铜啊、宝石啊,一起铸了九鼎,象征着“九州一统”。可以想象,夏都宫殿里头,九口大鼎立在前院,大人物们敬拜祖先,普通百姓远远看见,心里也不自觉地觉得这才是“自己人”的宫廷气派。

可九州鼎能守多久?说起来真像是那种家里的老传家宝,谁家出了事,连鼎都跟着受难。夏朝刚到头,商汤推翻了夏桀,九鼎就跟着搬去新都。那之后似乎每隔几代,鼎都要搬家一趟:商朝的人把它运到殷;到了周朝,九鼎又被挪到洛阳,专门放在祖庙里,成了给天子加冕“合法性”的标志物。

不过,九鼎压不住天下的欲望。周朝后期,天下乱成了一锅粥,各路诸侯都想争个“头名”。比如大家说的“问鼎中原”那事儿,其实楚国的楚庄王见到鼎,就琢磨着,鼎这么大,这么重,要是搬回我家,天下诸侯还不都得来拜?还有更狠的,秦武王干脆亲自去“搬鼎”——结果大鼎没搬成,自己被砸得当场去世。感觉有点像小孩抢玩具,抢急了,谁也落不着好。

这九鼎,撞来撞去撞不出个结果,等到秦朝赢政一统六国,鼎的下落反而成了谜。有种说法是鼎掉到泗水里,秦始皇还让人下水捞捞看,可惜东找西找,全都成了空。另有一种流派,觉得鼎压根就没九口,只是一尊名为“九州鼎”的大鼎。其实吧,这类传说就像家里老人说的旧事,你听着挺热闹,真要较真,头大了。

但九鼎,跟王权打上了死结。只要谁想当皇帝,都喜欢铸鼎、仿鼎、拜鼎。唐代武则天自己亲手下令重铸九鼎,想告诉天下,女人也能坐江山,谁不服气?宋徽宗又跳出来铸九鼎,想跟前朝的霸主们较劲。其实他们是真信这象征,也是在找点心理安慰。咱们,早就拿它当历史符号,谁家也不真敢造大鼎吹嘘霸业了。

不过讲到头,九州到底是哪九块地方?咱这么多年,地图翻来覆去,名字变化更快。你要是把冀州拉出来,能发现这块地方啥时候都是大本营,几次朝代兴衰都绕不开它。过去的冀州可不光是现在的京津冀,还带着辽宁、内蒙古一大截。几年之后,又拆出幽州、并州,版图才变得小了点。

兖州呢?咽喉之地,历代兵家抢得满地乱。山东西部、河南东部这些地方,在先秦、两汉的战略地图上,地位高得不得了。

青州、徐州,两个名字现在还挂在县市上。青州不光山东东部那么点,从唐朝、宋朝,到每次政权交替,都能看到青州之家子。徐州地处江苏、山东交界,地形平坦、河网密布,古时候商贾往来,停一脚歇一歇也是常有的事。

扬州就更厉害了,翻翻古籍,这地段可是沿海最大,“江南鱼米之乡”差不多得从扬州算起。你看今天浙江、广东、福建这些省份,原先可都在扬州版图里算边角料。想想挺逗的,运河通了几百年,扬州菜能一路飘到北方去,这种影响力,真不是靠行政区划说得清。

荆州呢,从三国时候起,就是天下大棋盘上的重要一子,湖南湖北都归它。曹操打荆州那场仗,刘备流落江边,那种“要命但不丢人的执着”,多少和地理有关。

梁州,地处西南大山深处,从陕西、四川到云贵高原,路险山难。后来益州从梁州里头分出来,才变得清晰。但你问现在还有没有梁州,纯粹是历史记忆了。

雍州,白字一个,从今陕西、宁夏、甘肃到新疆,曾经是天下最西,“咸阳宫”在雍州设过大朝会,秦皇汉武都有故事。可惜,现代地图上已经难找它了。

豫州,咱没办法不说它,人们常常把中原和河南等同起来,就是因为豫州本就是中州。河南有一大半都是豫州的旧地,所以至今简称“豫”。

不过随着一朝又一朝,国家的版图越画越大,原来的“九州”渐渐装不下了。到了两汉,地理单位改成十三州,好多新名字冒了出来,像幽州、并州、交州这些。唐朝之后,又有道、宋朝换成路,明清就彻底变成省了。你要问为啥不断细分,其实就是地方太大,政策又追得太急,不分小点儿,谁都管理不过来。

到头来看,现在所谓的九州,大多只是个地级市、县、市辖区和行政单位啥的,比如扬州、荆州、徐州都还在地图上能找着,青州、兖州成了县级市,冀州成了市区,剩下梁州、豫州、雍州,只能在史书里翻找。你说,这九州是不是跟咱们身边的城市一样,一天一个样?

不过呢,咱中国人还真舍不得扔掉“九州”这词。哪怕九州没有具体的范围、鼎也找不见了,可只要在脑海里一回忆,就觉得它是自己血脉里跑出来的东西。咱们,其实一直都在这“九州大地”上走过来,无论换多少张地图,名字怎么变,心里的那一点思念、那点傲气,是谁也拿不走的。

说来也是奇怪,九州鼎早就变成了传说,可“九州”两个字还在。我们这代人,说起“九州”,有点像是逢年过节,家里老人提起过去的老家名字,虽然门牌早换了、街道改了,可记忆还暖洋洋的、没散。也许哪一天,九州再也不是行政单位,只是一个属于我们的故事吧?

发布于 2025-10-06 23:42
收藏
1
上一篇:官宣!川超绵阳队队名揭晓,“九洲长虹”寓意深远! 下一篇:不换号不换运营商!手把手教你轻松薅取最实惠手机套餐(亲测高效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