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首日万人“穿越”泸定桥,课本经典再现历史呐喊,景区提醒,假期打卡需预约

国庆首日万人“穿越”泸定桥,课本经典再现历史呐喊,景区提醒,假期打卡需预约"/

这个新闻很有意思,它结合了几个热点元素: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纪念、旅游热潮以及教育资源的现实意义。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这个现象:
1. "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 泸定桥是长征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的象征,在语文课本中出现,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当学生(尤其是青少年)在现实中看到并“打卡”这个地方时,这种历史与现实的连接是书本教育无法替代的。他们“恍惚中听到90年前的呐喊”,体现了历史场景的代入感和情感冲击力,是爱国主义教育从抽象到具象的生动案例。
2. "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随着国家对红色文化、革命传统的重视,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泸定桥作为著名的历史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然吸引了大量游客,特别是年轻人。课本的提及无疑增加了它的“曝光度”和“话题性”。
3. "“打卡”文化的现象级传播:" 社交媒体上的“打卡”行为,使得像泸定桥这样的地点迅速走红。当很多人都在分享自己在这里的照片和体验时,形成了一种从众心理,吸引了更多人慕名而来,形成了“网红”景点效应。
4. "语文教育的现实反馈:" 这个现象也反映了语文课本选材的现实意义。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泸定桥纳入教材,是希望引导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先烈。这种来自实践层面的热烈反响,某种程度上

相关内容:

极目新闻记者 邓波

国庆长假到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的泸定桥成了游客们的打卡点之一,大家纷纷在这座90年前历经战火的铁索桥打卡拍照给新中国庆生。

游客打卡泸定桥后在社交平台发文

泸定桥横跨大渡河,为铁索悬桥,由13根铁链组成,历史记载该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935年5月,红军长征至此,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枪林弹雨,沿着铁索匍匐前进,消灭桥对岸守敌,红军由此渡过大渡河,打破了围剿,开辟北上通道。《飞夺泸定桥》一文也被选入小学课本,成为和平时代下成长起来的游客的儿时记忆。

10月1日,不少游客到泸定桥景区打卡留念,为新中国庆生。一位网友发视频打卡说,“终于来到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泸定桥了,难以想象当年的先烈们在铁链上取得胜利的艰难。”还有游客发文说,“每一步都踏在历史里,恍惚间听到90年前战士们的呐喊。”

游客深夜打卡泸定桥

10月2日,极目新闻记者致电泸定桥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国庆长假首日到景区打卡参观的游客比较多,建议游客提前预约,如果未提前预约,可能无法上桥参观。他们1日加班到晚上10点多,“景区正常营业时间为早上7点半到晚上7点半,昨天晚上10点多都还有游客来参观,9点半以后,还劝返了部分从城里来的游客。”

工作人员还介绍,为了保障安全,会对上桥人数进行控制,晴天同时上桥人数限制80人,下雨天则限制为50人以内。

记者从甘孜文旅部门了解到,10月1日,泸定桥景区全天接待游客9067人。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发布于 2025-10-06 06:58
收藏
1
上一篇:崂山问道,海岛寻仙,小管岛启动预约定制内测,青岛海岛旅游新时代正式开启 下一篇:果然视频|泰山脚下民宿预订火爆,曳尾园老院子桂花香迎客满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