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的双重魅力,有意义与有意思的完美融合

探索生活的双重魅力,有意义与有意思的完美融合"/

这句话“有意义”还要“有意思”,是一个非常精辟且富有生活智慧的表达。它指出了人生、工作、活动或事物不仅要具备"价值、目的和意义"(有意义),也要能带来"乐趣、吸引力和愉悦感"(有意思)。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句话:
1. "对人生和目标:" "有意义":我们的追求、事业、生活目标应该是有价值、能实现个人成长、对社会有所贡献,或者符合我们内心深层渴望的。它关乎方向和意义感。 "有意思":生活不应只是苦行僧式的奋斗。追求的过程和结果,应该能带来乐趣、激情和享受。工作可以是事业,但也最好能让你感到兴奋或满足,至少不会过于枯燥和痛苦。如果一件充满意义的事情变得索然无味,人也很容易失去动力。
2. "对工作:" "有意义":工作能提供收入、实现个人价值、获得成就感、参与有价值的创造或服务。 "有意思":工作内容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创造性,或者能让你学习和成长。即使是重复性工作,也可以从中找到乐趣和改进的空间。有趣的工作往往更能激发潜能,让人乐在其中。
3. "对活动和学习:" "有意义":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参与某项活动,应该能增长见闻、提升能力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学教育是孩子未来学习与成长之路的起点,保护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呵护他们向善向上之心十分重要。然而现实中,当教育任务落到各学科、各环节,当教师过于关注课堂教学任务、过于关注知识传授是否完成时,这些看似常识的认知,却往往容易被忽略。

事实上,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能不能专注地听完一节课,愿不愿意参与一项活动,是教育目标、教育价值能否达成的重要条件。如何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集体活动中有所收获、拥有成功的体验,从而获得持续成长的兴趣和动力?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我们在实践中倡导“让有意义和有意思同时发生”的理念,更专注于探索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活动。比如“学分银行”项目,把德智体美劳培养目标分解细化,通过积累学分的方式引导孩子全面发展。同时,创新积分奖励,既有物质类奖励,也有精神类奖励。学分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游戏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探寻教育意义、共同成长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这个育人主渠道上,我们也不断思考:怎样让孩子带着探索的兴趣展开一节课的学习?学校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对话唤醒”。例如,数学课教学时,老师让学生扮演牛奶公司的管理者,并提出问题:“设计怎样的包装规格,才能既让消费者满意,又节省成本?”通过有意思的“唤醒”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努力让知识与能力更好落地。

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活动,还有学校运动会。如果把运动会办成竞技比赛,可能会形成“少数人在比,多数人在看”的局面;如果办成趣味赛,则可能缺乏体育育人的价值。我们遵循大集体、挑战性等原则,兼顾技术与趣味,以跨年级同班编号的编队方式,探索形成“全员运动会”“武林大会”等形式,让全体学生都有适合参与的项目,让每个孩子都对运动会充满期待。

有意思的教学活动,能提高孩子投入的积极性与专注度,从而让有意义的教育真正发生。我们期待更多的探索实践,让有意义和有意思相伴、同行,从而让每个孩子在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作者为北京市星河实验学校国美分校校长)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31日 19 版)

发布于 2025-10-06 04:28
收藏
1
上一篇:探索未知,科学世界里的有趣奥秘 下一篇:巧解读历史,探寻有意思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