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盎然,与蚂蚁共舞的孩子

童趣盎然,与蚂蚁共舞的孩子"/

这是一篇关于“和蚂蚁玩耍的孩子”的散文:
"和蚂蚁玩耍的孩子"
阳光像碎金一样,懒洋洋地洒在青翠的草地上。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混合气息,几声清脆的鸟鸣,伴随着蜜蜂的嗡嗡声,织成一幅宁静的夏日画卷。就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画布上,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全神贯注地进行着他的“大事业”——与一群微小的生命——蚂蚁——玩耍。
那是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孩子,穿着一身不太合身的旧T恤,裤腿高高挽起,露出白皙的小腿。他的脸上沾着些许草屑,眼神却亮晶晶的,充满了好奇与专注。他的面前,一片小小的空地成了他的“战场”与“领地”。
他手里捏着一片小小的、湿润的叶子。那叶子是他刚刚从草丛里捡来的,边缘还带着几滴晶莹的露珠。他小心翼翼地靠近蚂蚁的巢穴,那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土丘,但在他眼中,那是一个神秘的王国。他轻轻地将叶子放在土丘边缘,然后屏住呼吸,观察着。
起初,一只胆小的蚂蚁试探性地探出了触角,触了触叶子,又迅速缩了回去。孩子没有打扰,只是更耐心地等待着。很快,第二只、第三只蚂蚁也加入了进来。它们小小的身体,在叶子上爬来

相关内容:

文/李固国 图片/来自网络

亮亮家门口有一棵大椿树。

你看这棵椿树,长得又粗又直。它可能吸收了太多水分的缘故,这儿,常有沙土,特别是春天,足可以淹没脚丫。

不过,树长得好好的。亮亮爸爸说,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再旱,也不碍事。自然,他这么说,有点不科学,这么高的树,根不可能扎那么深。

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这里也并不起沙土。亮亮拿了一个樟脑球,在大树下玩耍,寻寻蚂蚁,逗逗它们,验证一下老师说的话。

老师说,蚂蚁是靠气味回家的,用樟脑球在它经过的地方划一遍,就迷路了。下课后,同学们也争论了,持不同的观点,说什么的都有。

椿树根部,有好几个蚂蚁窝,有红蚂蚁,也有黑蚂蚁。红蚂蚁个头大点,黑蚂蚁个头小点。即使在一块生活,它们也是井水不犯河水,各忙各的。

不知道啥原因,好多蚂蚁,向树上爬。亮亮看准了一只蚂蚁,用樟脑球,在它爬过的路线上,划了一道。看样子,这只小蚂蚁有任务在身,并不急着回去,碰到别的蚂蚁,还用触角碰碰,像是在交谈。

可是,蚂蚁都长得一模一样的。不大一会儿,亮亮注意力稍微不集中,就分不清自己做实验的是哪一只了。于是,他把樟脑球收起来,看看哪只蚂蚁没法回家了,肯定就是那一只。

不过,这么多蚂蚁,来来往往的,想找到那一只,真不容易。忽然,亮亮看到一只蚂蚁,向上爬一段距离,向下爬一段距离,向左爬一段距离,向右爬一段距离,就在那个老地方,瞎转悠。

第一感觉,亮亮觉得它迷路了。于是,他想帮它一把,轻轻捏住小蚂蚁,用力能小尽小,然后,把它放到地面上。估计在这儿,它能找到家了。

做完这些,亮亮忽而觉得轻松了,帮助了一个小生命,那是多么有趣。可是,他忽而又发现另一只蚂蚁,也和刚才那只蚂蚁一样,爬上爬下,无所适从。

亮亮疑惑了,他就“伤害”了一只蚂蚁,怎么会又蹦出来一只。自己接着考虑,可能是樟脑球的缘故,也让它迷路了;不过,樟脑球并没有从这儿擦过,不知道在这些小东西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毋庸置疑的是,这只小蚂蚁,肯定迷路了。过了一会儿,另一只蚂蚁过来了,和这只蚂蚁打个照面,彼此碰了碰触角,不知道交谈了什么,一前一后,就一块回去了。亮亮似乎明白了——小蚂蚁迷路不要紧,会有妈妈找它。

刹那间,亮亮心里忽然升起了浓浓的失落感。妈妈,在年前去世了。他觉得天就跟塌下来一般,没了依靠,看不到前方。爸爸也是疼他的,可是太忙了,一天到晚,在外面挣钱养家。

他和爸爸,在一块说话的时间少之又少,就连吃饭,多是自己做的,可别的孩子,正是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此时此刻,亮亮觉得,自己还不如一只小蚂蚁幸福,迷了路,还有妈妈接回家。

从此之后,亮亮丢了樟脑球,喜欢和小蚂蚁在一块玩耍,看看哪只迷了路,就送它回家。

壹点号李固国

发布于 2025-10-05 19:43
收藏
1
上一篇:放下手机,拥抱快乐玩耍的时光 下一篇:1941年毛泽东亲笔题词,倡导“又学习又玩耍”的童年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