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禾云,“链”上履职创新,共筑产业兴旺民富新篇章

清新禾云,“链”上履职创新,共筑产业兴旺民富新篇章"/

清新禾云:“链”上履职新路径 助推产业促民富
近日,清新禾云积极探索“链”上履职新路径,以数字化手段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生富裕。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政府服务效能,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清新禾云,政府工作人员通过搭建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了与企业的实时沟通和高效协作。该平台集成了政策发布、项目申报、在线审批、企业服务等功能,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便捷的服务。企业可以通过平台了解最新的政策信息,快速申报项目,简化审批流程,享受各种优惠政策。
通过“链”上履职,清新禾云政府工作人员能够更精准地掌握企业的需求和困难,及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这种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也增强了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在产业发展方面,清新禾云依托数字化平台,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通过平台,企业可以共享资源、互补优势,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这种协同合作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清新禾云还通过数字化平台,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式,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在促进民生富裕方面,清新禾云通过数字化平台,积极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通过平台,

相关内容:

农业兴则基础牢。9月16日,笔者从禾云镇获悉,今年以来,该镇人大坚持以“站”为基、以“联”为桥、以“效”为要,在沙河片区倾力打造“田管家”产业联络点,将其作为“民意直通车、发展助推器、民主试验田”,奋力谱写出“代表聚力、群众舒心、产业振兴”的绚丽篇章。

链上建站 广集民意一线履职

“沙河片区是禾云镇传统农业核心区,仙草、芳香作物等种植产业基础深厚,但规模化、现代化转型需求迫切。”“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转型,需要更精准的平台。”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罗泳介绍。

区、镇两级人大代表调研芳香基地。江绮雯 摄

区、镇两级人大代表调研仙草长势。江绮雯 摄

为搭建常态化履职平台,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收集渠道,着力帮助农户和企业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禾云镇人大在沙河片区创新设立了产业联络点。经过前期宣传、站点布置、制度制定、资料整理等工作,今年年初,“田管家”产业联络点正式投入使用。该产业联络点位于禾云镇沙河社区服务点的一楼,临街便民,面积约200平方米,设有选民接待区和代表办公区,方便代表活动和联系群众,服务范围覆盖片区内的各类农业产业,包括仙草、芳香作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等种植项目。进驻代表为相关领域内的各级人大代表,构建起“站点嵌入产业、履职直通一线”的工作格局。

联络站实施“‘站’在一线”工作法,落实“代表领衔”机制,定期由联络点代表牵头开展企情民意征集、视察调研、惠企政策宣讲等活动,企业和农户共同参加。对于他们反馈的问题,联络站建立了民意征集、共议共促、精准交办、成效反馈的“闭环圈”,助力红松茸、仙草、芳香作物等种植项目稳步实施,推动农业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截至目前,代表开展视察调研、代表助企、政策宣讲等活动30余场次,成为农户与企业的“贴心站”。

链上集智 扎根产业振兴乡村

“最近连续下雨,仙草田里积水严重,好多叶子都开始烂了,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沙河片区的农户急忙赶到“田管家”产业联络点,反映仙草受涝的问题。正在驻点的人大代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跟随农户赶往田间查看灾情。经仔细检查和记录,迅速协调组织农技人员现场研判,并指导农户及时排水、喷施专用药剂抑制病害蔓延。经过一系列措施,仙草田的涝害得到有效控制,叶片情况明显好转。驻站代表充分利用自身特长和优势,围绕作物种植、销售等环节,以“田管家”身份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全周期”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人大代表助力农业产业发展成果。此外,“田管家”们充分发挥“智囊团”专业小组优势化身“宣讲员”,走村入户积极鼓励群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据统计,今年禾云镇沙河片区共带动了13户农户种植仙草,通过整合闲置土地资源,仙草面积扩大到174亩左右,其中近100亩为农户种植,74亩为村集体承包。

自“田管家”产业联络点设立以来,代表们以服务全域农业产业为导向,多次开展了覆盖仙草、芳香作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等产业的视察调研,全面梳理各产业链发展瓶颈与机遇。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智能化管理等现代农业技术,着力提升全域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和生产效益。代表们先后提出了《关于建造仙草风干储存库的建议》《关于禾云镇西社新村水圳建设的建议》《关于禾云镇东社村格坳4队村道硬底化建设的建议》等,均得到落实并取得良好的惠民成效。

链上抱团 村村联合提质增效

在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田管家”产业联络点成员)的积极提议下,沙河片1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抱团成立了“强村公司”,组建了产业临时党支部,通过抱团发展,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强村公司”以农业产业为目标导向带村(社区)抱团发展,初步通过打造红松茸种植示范基地,引领联农带农,后持续发挥“链上驻站+专业赋能”优势,引进芳香作物、仙草、肉姜及灵芝等种植项目。沙河片区通过“抱团发展”成功实现了1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106.81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219.56万元,两年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翻一番”,超40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每年增收3.5万元。

在各级人大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新征程中,禾云镇沙河片区人大代表以“代表联络站点+产业链”的模式创新破题,绘就以“代表履职链”赋能“产业链”的履职新图景。这一创新实践将代表履职阵地嵌入产业发展最前沿,用制度创新的“硬度”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度”,以代表履职的“精度”提升产业服务的“效度”。

撰文:江绮雯 贺欢 通讯员 禾云宣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江绮雯;贺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布于 2025-10-04 19:27
收藏
1
上一篇:未雨绸缪,守护家园——清新 district 防汛减灾工作实干答卷揭晓 下一篇:文艺清新与豪迈磅礴,闲适悠然中自愈的耐人寻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