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墙与民城墙,千年古韵的守护者

明城墙与民城墙,千年古韵的守护者"/

“明城墙 · 民城墙” 这个说法通常指的是"南京明城墙",并将它同时称为“明城墙”和“民城墙”。这种并称有其特定的含义:
1. "明城墙 (Míng Chéngqiáng - Ming City Wall):" 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明朝(1368年-1644年)在南京(作为明朝初期的首都,称应天府)修建的宏伟城墙。 这是南京城墙主体结构的历史名称,代表了其作为明朝都城防御工事的地位和规模。 它是现存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2. "民城墙 (Mín Chéngqiáng - People's City Wall):" 这个称谓更多地是"现代语境下"赋予南京城墙的,用以强调城墙与"民众生活、情感和文化认同"的紧密联系。 "“民”"字可以理解为: "民众:" 南京城墙不仅是帝王宫殿的屏障,也是围绕其生长的庞大市民社会(南京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城墙的修建、维护、甚至拆毁(如民国时期的部分拆除)都牵动着民众的切身利益和集体记忆。 "民生:" 城墙周边形成了独特的社区生活,如“城墙根”下的小巷、商铺、居民区,

相关内容:

她家有面墙都是照片

最多的时候有几百张

不是全家福

而是明城墙

刘妙龄,南京城市摄影队的队员,拍南京城墙的专业户!自2012年到现在,每周至少三次,雷打不动地跑城墙,去一次最多要拍600多张。6年的时间,明城墙下的百姓生活积累了12万张照片。

她将镜头向着城墙下的百姓生活,拍他们在城墙下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喜怒哀乐、衣食住行、信仰追求。

在她看来,南京明城墙不是标本,是活的,会呼吸。不仅是用来参观、游览、崇拜,更是用来生活的。在南京人习俗里,民城墙就是自家的客厅、自家的花园、自家的健身房。

这里,有你和城墙的记忆吗?

/

民城墙| 自家的花园

这个“家”很美

“破茧而出”

2017年6月28日,在吊床上玩耍的小姑娘。

溜娃娃

2016年2月10日,骑在大人肩上的男孩好奇地看着别人牵着的玩偶在空中飘动。

漫步

2013年7月6日,在城墙明故宫段怀孕散步的一对夫妻。

相伴到老

2015年8月30日,晨练回家的一对老人。

城墙下的欢乐

2014年3月30日,幼儿园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墙角下踢足球。

亲子游戏

2016年5月7日 年轻的父母们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

民城墙| 自家的客厅

在这里很自在

冬日暖阳

2014年12月26日,老人们在老门东的城墙边晒着太阳下着棋。

2015年8月8日,中华门城堡下,清晨萨克斯爱好者。

鼓声

2015年10月5日,民间艺人在台阶上打着非洲鼓。

2013年7月8日,夜晚在城墙门洞里吹萨克斯。(西安门)

/

民城墙| 自家的健身房

在这里有许多“高手”

高手在民间

2014年9月7日,在明城墙砖搭成的简易器械上市民在做俯卧撑。

2015年6月6日,傍晚的广场舞。(汉中门广场段)

2015年4月23日,关于防晒。(解放门至玄武门段)

2015年8月12日,拍打操做起来。(挹江门段)

2016年1月23日,雪天里的晨练(武定门至雨花门段)

2015年5月3日,解放门至玄武门段,户外印度瑜伽爱好者集体锻炼。

/

民城墙| 谈恋爱的好去处

在这里很有爱

2013年12月22日,汉中门城墙段,一直小狗闯入了一对恋人的亲密空间。

2015年3月26日,解放门段秀恩爱的年轻人。

2015年10月9日,汉中门两条长凳上演着不同的故事。

城门城门几丈高,

三十六丈高。

骑白马,

带把刀,

城门底下走一遭。

这首南京人从小就会唱的童谣,说的是明城墙。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荣耀与理想,但从未与人疏远,而是完美地融入了现代南京人的生活中。

————————————

///

南京领衔明清城墙申遗

与你有关

70里明城墙是南京人最骄傲的根,而由南京领衔的明清城墙联合申遗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南京城墙始建于1366年,全长35.267公里,现存25.091公里,是现存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市城墙。

2006年、2012年,南京城墙两次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今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了积极争取支持城墙申遗的文件,请求国家文物局支持将南京城墙(中国明清城墙)列入国家2020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请注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有很多高标准,其中有一项要求南京城墙很符合!要与人有关:

是传统人类居住地、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当它面临不可逆变化的影响而变得脆弱。

✏️ 刘妙龄,为什么想拍“民城墙”?

墙角下的恩爱、雾气里的晨练、城门洞里的音乐……在刘妙龄看来,明城墙是南京的地标式建筑,是城市发展的遗迹,构成“文化遗产”的是人气、文脉的传承,源于生活在城墙脚下实实在在的百姓生活,而非见物不见人的“遗物”。

每一个南京人

都有绕不开的城墙情

那你的是什么?

重点阅读推荐

发布于 2025-10-04 19:13
收藏
1
上一篇:古城墙见证,忻州历史的感悟之旅 下一篇:行走土耳其,穿越伊斯坦布尔古城墙的历史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