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继续从高处观察喀喇昆仑最常见的除了雪山就是山峰之间冰雪长久累积而成的固态“河流”冰川
这里的冰川不仅面积广阔长度也独树一帜(加舒尔布鲁木Ⅰ峰与巴尔托洛冰川,摄于巴基斯坦境内,摄影师@刘耕新)▼

这里有世界第二长的高山冰川锡亚琴冰川(Siachen Glacier)全长76千米相当于1.5个港珠澳大桥的长度
或许你更熟悉它“世界最高战场”的称呼锡亚琴在当地巴尔蒂语中意为“野玫瑰生长的地方”但由于印巴在这里的多次冲突这朵“野玫瑰”却染上了些许血色(请横屏观看,印巴边界的锡亚琴冰川,有时也翻译为“厦呈冰川”,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里还有67千米的比亚福冰川(Biafo Glacier)62千米的喜士帕尔冰川(Hispar Glacier)63千米的巴尔托洛冰川(Baltoro Glacier)59千米的巴托拉冰川(Batura Glacier)55千米的却哥隆玛冰川(Chogo Lungma Glacier)一个赛一个的长(请横屏观看,巴尔托洛冰川,四周不断有支流冰川汇入冰川主干,摄于巴基斯坦境内,摄影师@邢嘉庆;标注@冰蘑菇/星球研究所)▼

像这样长度超过50km的山地冰川在世界中低纬度范围内总共8条喀喇昆仑独占其6
它们盘桓在喀喇昆仑最高的山峰群下仿佛阻挡着一切外来的窥视以至于想要靠近喀喇昆仑的超高山峰我们往往需要在冰川上徒步数十公里
人行其中只觉渺小如斯(巴尔托洛冰川上的徒步者,远处的高山便是乔戈里峰,摄于巴基斯坦境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国面积、长度均排名第一的山地冰川同样在这片群山之中那就是位于克勒青河谷附近的音苏盖提冰川(中国冰川排行榜示意,根据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普若岗日冰原没有计入其中,制图@冰蘑菇/星球研究所)▼

当我们从它的末端向上望去42千米的长度让人根本看不到尽头只能看到冰川末端覆盖的大量碎石(音苏盖提冰川,摄影师@张称心)▼

然而如果我们环顾喀喇昆仑四周它的条件却看起来十分不妙
因为喀喇昆仑不仅深居内陆周边还被一群超级山脉包围因而整体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山地裸露,荒漠成群除了高度,似乎全无其他优势(喀喇昆仑山南侧,巴基斯坦斯卡都附近的卡帕纳高寒沙漠,即“Katpana Desert”,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它怎么可能只有高度这一张王牌它要做的就是等风来
夏季伴随着西南季风的风起云涌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北上南亚尽管大部分水汽挥洒在喜马拉雅山前仍有一小部分翻山越岭抵达喀喇昆仑
到了冬季西南季风退场更高纬度的西风环流南移登场将欧亚大陆西侧的大西洋、地中海等海洋水汽驱向青藏高原拂过喀喇昆仑如此便实现了一场“水汽大接力”(喀喇昆仑山脉水汽来源示意,制图@高俪倩/星球研究所)▼


如此一来整个喀喇昆仑高海拔地带就像一个巨型的天然“冷库”长效制冷,循环制冰奇迹般的孕育了1万多条冰川覆盖了2万多平方千米的区域
即便放眼整个亚洲它的冰川规模与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等超级山脉也几乎不相上下是名副其实的冰川发育中心之一(亚洲中低纬度冰川发育中心面积比较,制图@冰蘑菇&高俪倩/星球研究所;注意:冰川面积是动态变化的,不同年份的数值可能有所浮动)▼

而相比其他地区的大多数冰川喀喇昆仑还有一个奇特之处那就是它与众不同的发展趋势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地的冰川都面临着严峻的消融危机
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在1990-2015年的25年间就减少了约2553平方千米相当于400个西湖的面积(喜马拉雅山脉的多条冰川,在不同年份的对比图,图片来源@马春林&视觉中国)▼



到了21世纪初,冰川学家惊喜地发现喀喇昆仑山脉的大多冰川竟异常稳定甚至隐隐有扩张的趋势便将其称之为“喀喇昆仑异常”
超高海拔的保护冬季降雪的增多等诸多因素让“喀喇昆仑异常”时至今日仍然发挥效用(特拉木坎力冰川与银河,摄影师@赣州柒爷)▼

于是我们才能看到冰川始终聚拢在山巅(喀喇昆仑山的冰川,摄影师@王凯翔)▼

悬挂在山坡如同瀑布(喀喇昆仑山的冰川,摄影师@阿怪Zax)▼

还能继续雕刻各处山峰(喀喇昆仑尖锐的山峰,摄于巴基斯坦境内徒步K2大本营的途中,摄影师@CDS在路上的二三事)▼

挖掘山谷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喀喇昆仑(飞机视角下,喀喇昆仑山脉的巴托拉冰川、帕苏冰川,摄影师@张凌霄;标注@冰蘑菇/星球研究所)▼

你以为冰川就此完成使命了吗?事实上它的影响极为深远
冰川不断凝结同时也在不断融化作为青藏高原最为庞大的冰川区之一它承担着周边水源的关键补给是周边生命的生息之源(万米高空俯瞰喀喇昆仑地区冰川,摄影师@杜骏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