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分享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布达拉宫由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主持兴建,建于631年,后随着吐蕃王国解体,其因天灾人祸而遭严重破坏。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重建布达拉宫,往后不断扩建逐至形成现之规模。
据史载,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建造此宫的由来,一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为了迎娶大唐文成公主而建。另一说是松赞干布在统一雪域高原后,为了更好地施政,迁都拉萨,修建了这座王宫。对前一种说法,存有争议。有人考证说,宫殿建造时,文成公主年仅几岁,不存在松赞干布为迎娶而造宫的可能。

未解之谜,赋予了布达拉宫更多的神秘。但不管如何,松赞干布建造这座宏伟而神圣的建筑,与文成公主有关却是不争的事实。布达拉宫后来还专门为文成公主进行了扩建,里面有个叫“法王洞”的山洞,就是当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修行之所,那里还有他们的塑像。

布达拉宫建造历史跨越13个世纪,从各个时期的建筑及宫藏文物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在十七世纪扩建布达拉宫时,藏汉等多民族工匠参与其中,吸收了多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大量宫藏文物,尤其是明清时期以来历朝皇帝赐予的经卷、唐卡、造像、丝织品,册封诏书和告示,任命西藏地方各级官吏的印玺,以及御赐的匾额、牌位等有力证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干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
*本账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等,除特别标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旨在分享相关知识,不以盈利为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在本账号私信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侵权内容。
本文由文博知事团队综合整理自百度百科、布达拉宫官网及红网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