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陕西榆林——传统煤城迈向绿色转型的绿色发展之路

聚焦高质量发展,陕西榆林——传统煤城迈向绿色转型的绿色发展之路"/

这是一篇关于陕西榆林传统煤城走上绿色发展之路的文章,聚焦高质量发展: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陕西榆林:传统煤城的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榆林,一座因煤而兴、因煤而名的资源型城市。昔日,这里是“乌金之城”,煤炭产业支撑了城市的发展,但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和转型压力。如今,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榆林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往直前的勇气,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道路,书写着“黑城”变“绿城”的生动篇章。
"一、壮士断腕,能源革命引领转型"
面对资源逐渐枯竭、环境压力剧增、产业层次不高的现实困境,榆林深刻认识到,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以能源革命为引领,一场深刻的转型变革被提上日程。
"“减、优、绿”策略:" 榆林果断实施“减煤、稳油、兴气、强新”的战略,逐步削减煤炭产能,严控新增项目,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天然气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新的支柱产业。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大幅增长,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能源化工“王牌”:" 依托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榆林大力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将“傻煤”转化为“精煤

相关内容:

设计:穆涛 拍摄:马腾

陕西省榆林市因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资源,成为我国能源保供的重要基地。“双碳”目标下,如何“端好能源饭碗”是摆在榆林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榆林以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传统煤城正在发生从“黑色革命”到“绿色发展”的蝶变。

科技示范 推动煤化工创新转型

2025年9月13日,第十九届榆林国际煤博会、第三届西部氢能博览会现场展出的智能拣矸拣杂机器人。新华网 王智超摄

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2019年,陕西省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签署《共创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创建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搭建技术引进、孵化、转化的“全流程”创新平台。

“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DMTO系统为代表的一系列中科院技术,已经在榆林形成了集聚,拉动了2千多亿的产值,作出了重要贡献。”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卢巍说。

据了解,该研究院自建成投运以来,聚焦能源清洁利用与多能融合技术突破,每年投入上亿元专项资金,在氢能储能、煤化工下游等科研领域持续深耕。截至目前,已先后引进科研团队60个,立项科研项目50余项,形成可转化科技成果12项,汇聚了包括4名院士、21名杰出青年、4名长江学者在内的400余人科研队伍,带动一批优势项目纷纷落地榆林。

近年来,榆林坚持“转化先行、链式布局、集群发展”,积极布局现代煤化工产业,加快构建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乙醇等多条产业链,聚力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转变,大宗基础化工产能超过1700万吨。

202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批复原则同意陕西榆林开展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创建相关工作,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成为榆林重塑“传统煤城”面貌新的里程碑。

“我们以技术创新引领高端发展,设立20亿元的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初步形成以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为龙头的大院大所和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榆林以链条延伸加快多元化发展,抢抓窗口期,完善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基础化工、精细化工产品年产能分别突破了1700万吨和100万吨。”榆林市委书记张胜利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九届榆林国际煤博会、第三届西部氢能博览会相关交流活动上说。

多能融合 加快绿色能源布局

2025年9月13日,第十九届榆林国际煤博会、第三届西部氢能博览会陕西氢能展区展出的100kW SOFC分布式发电系统装置。新华网 王智超摄

氢能,是连接石化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桥梁,承载着人们对绿色能源的美好愿景。

“此次我们发布的100kW SOFC分布式发电系统燃料适应宽,兼容氢气、天然气、沼气、氨气、兰炭气等。”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西部氢能博览会氢能产业链创新合作交流活动上,陕西氢能超燃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凯华说。

据介绍,该产品可在650-850℃高温下将燃料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余热通过热交换器输出60-80℃热水,综合效率达90%以上,可用于园区热电联供、工业富产氢发电、孤网应急发电、氢储能循环发电等场景。

近年来,氢能领域技术创新加速迭代,而榆林发展氢能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应用场景。榆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氢能产业链链长王国忠说,氢能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发展方向和路径日趋清晰,政策标准供给短板逐步补齐,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装备制造多路并进。

据悉,榆林以多能融合促进低碳化发展,用绿电、绿氢、绿氧与现代煤化工耦合,新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了42.3%,建立了用能的预算管理体系,能耗强度较“十四五”初下降13.5%,获批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从“靠煤吃煤”到“点煤成金”,从输出原煤到输出高端化工产品,系统推进煤、油、气、氢、可再生能源等多能融合发展。一场关乎能源结构与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正在榆林大地全面展开。

“近年来,以煤为基的能源化工和以氢能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为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榆林将坚定不移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依托大院大所和高校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技之光点亮能源革命新征程。”张胜利说。(郝云菲)

发布于 2025-10-04 07:58
收藏
1
上一篇:陕西拼音之谜,Shaanxi的由来与张杰读书笔记中的启示 下一篇:黄河之变·陕西篇,山原绿意盎然,秦川智慧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