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承韵,热闹非凡,这几个民间庙会流传至今的魅力之旅

遗传承韵,热闹非凡,这几个民间庙会流传至今的魅力之旅"/

我们来聊聊中国那些热闹非凡、流传至今的民间庙会!
“遗传承”这个词很有意思,它点出了这些庙会不仅仅是过去的景象,更是活在当下、代代相传的文化印记。庙会,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交功能,至今仍在许多地方焕发着勃勃生机。
以下是一些依然相当热闹且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庙会(排名不分先后):
1. "北京地坛庙会 (Ditan Temple Fair)" "特色:" 作为北京三大庙会之一(另两个是龙潭湖和牛街),地坛庙会以皇家祭地文化和民俗文化相结合而闻名。每年春节期间举办,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庙会上有仿清祭地表演、各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风味小吃(如豆汁、炒肝、驴打滚、糖葫芦等),还有舞龙舞狮、中幡、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传承:" 它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市民和游客,是体验老北京年味儿的重要窗口。
2. "北京龙潭湖庙会 (Longtan Lake Temple Fair)" "特色:" 同样是北京三大庙会之一,以水景和体育文化为特色。除了传统的庙会元素如小吃、工艺品、杂耍外,还经常有体育

相关内容:

庙会非物质文化遗产

庙会又称“庙市”,是在寺庙及其附近定期举行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一些大型庙会在唐代已有相当规模,至今仍传承不绝,影响广泛。北京这几个庙会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啦,一起了解一下吧!

妙峰山庙会


妙峰山古称“妙高峰”,地处北京西郊。妙峰山传统庙会每年举办两次,农历四月初一至四月十五为春香,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为秋香,其中以春香为盛。庙会活动区域分娘娘庙和香道茶棚两部分,娘娘庙建在山顶,由灵官殿、惠济祠、回香阁、玉皇顶等建筑构成。

妙峰山庙会是华北最重要的庙会之一,它始于明代中后期,至清代香火旺盛达于巅峰,每年要迎接数十万香客。香会共有三百余档,门派各不相同。会首是香会的组织者、指挥者和主要传承者,仅北京市就有会首两百多人,会中的各种规矩、礼仪、技艺均由会首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下去。

妙峰山庙会保留了华北庙会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吉祥文化,是研究华北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状的重要依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厂甸庙会

厂甸庙会始于明代嘉靖,兴于清代康熙,盛于乾隆。民国七年(1918),经市政当局整顿后,正式确定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以厂甸和海王村公园为中心举办庙会集市,成为旧时京城唯一的官办春节庙会。

厂甸庙会历时四百多年,历经由祭祀而庙市,转而书市渐成文商并举的春节逛厂甸民俗活动的演变过程,被誉为“雅俗相济、商娱相融”。历史上的厂甸庙会,北起和平门,南抵梁家园,西到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以新华街、海王村、火神庙、吕祖祠为核心地带,又以“厂东门”即琉璃厂东街为主。由于厂甸庙会离市中心最近,是京城各阶层男女老幼旧历新年争相光顾的场所。光绪年间《厂甸记》中说:“平时空旷,人迹罕至;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车载手挽,络绎于途。”

2001年,新世纪的第一春,厂甸庙会在阔别京城37年后,又以崭新的面貌、深厚的文化内涵、高雅的文化品位出现在京城百姓面前,一举成为北京标志性庙会,使这一历史悠久的文化活动继续得以传承。

东岳庙庙会

东岳庙庙会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它在元代即已出现雏形,至明代正式形成,入清后达于鼎盛。庙会以北京东岳庙为依托而展开,逐渐形成包含信仰、商贸、娱乐等多方面内容的群体性系列活动。历史上东岳庙庙会的会期主要在春节、农历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八的东岳大帝诞辰日和每月的朔望日。

庙会期间,人们到庙中祭祀东岳大帝和民间吉祥神,以祈福迎祥。各地民间香会在此行善助善,各行业也利用这一机会举办活动。除此以外,还有规模极大的庙市,出售节令用品、地方土特产、风味小吃及日常生活用品等。

如今东岳庙庙会主要在春节期间举办,在继承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增加了展览、讲座等活动内容,使东岳庙庙会成为新时期文化庙会的典型代表之一。

丫髻山庙会

丫髻山位于平谷区刘家店镇,海拔361米,清代成为皇家祭祀的重要场所。

每年农历四月初一,丫髻山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有“京东第一庙会”之称,距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2021年被列入了国家非遗名录。

丫髻山庙会随着丫髻山主要庙宇的复建,神像的再塑,已然愈来愈红火,影响力逐年提高,不断展现平谷民俗风情及特色文旅资源。

来源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发布于 2025-10-03 14:12
收藏
1
上一篇:湘江长沙段15个江中洲全景探秘,系列视频一深度解读 下一篇:欢聚庙会,共度佳节欢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