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长空,在新民大街主入口领略春城文化自信风采

翱翔长空,在新民大街主入口领略春城文化自信风采"/

这是一个很有意境和主题性的标题。我们可以围绕这个标题,构思一段描述或一篇短文,将地点、事件和情感融合起来:
---
"翱翔长空丨在新民大街“主入口” 感受春城文化自信"
当春风拂过长春的街巷,带着特有的生机与活力,我来到了新民大街的“主入口”。这里,是这座城市敞开怀抱的象征,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序幕。
“翱翔长空”,这不仅是对长春这座航空城身份的描绘,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飞翔——飞翔于对未来的憧憬,飞翔于文化的自信。站在新民大街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看到老厂房改造的艺术空间里涌动的创意浪潮,感受到新旧建筑和谐共处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主入口”,是关键,是起点。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坐标,更是体验长春精神的第一站。从这里望去,无论是经典的建筑轮廓,还是拔地而起的新兴楼宇,都展现出一种秩序与力量。这种力量,并非咄咄逼人的压迫感,而是一种沉稳、自信的气场。
这种“文化自信”,并非空洞的口号,它蕴藏在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中。你看那新旧交错的建筑群落,它们共同讲述着长春从工业重镇到现代化都市的变迁,也诉说着这座城市在时代浪潮中始终不变的底色。艺术馆里琳

相关内容:

“一街藏古今,文脉贯春城。”9月18日,“红星照耀中国·翱翔长空”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新民大街“主入口”——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领略春城文化自信新坐标。

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重檐四角攒尖顶、黄墙绿瓦配青松、对称的复古式翼楼……今年7月5日,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迎来蝶变,作为城市的“老地标”,这里承接了新的任务和使命,它通过“一条街、一座城、一群人”的叙事主线,讲述长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步入博物馆,五大常设展览将伪满时期的抗争史、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史、改革开放的奋进史串联成完整的城市记忆链。

《新民更新》展,聚焦新民大街的前世今生,通过历史照片、建筑模型和互动装置,引导游客探索这条“露天博物馆”的百年变迁。

《新民更新》展厅。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长春故事:城市近现代简史》展,着重系统介绍长春从1800年借地设治、开埠通商到长春光复、长春解放,近两百年间的城市发展历史。

《长春时间》展,通过从最初长春新报到后来长春日报2万多期报纸的抽样精选,呈现出当代大事件的“点”、三摇篮成长的“线”、长春建城纪念日的“面”,展示1949年至今长春的巨大变迁。

《城市之光——先生北上》展,聚焦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全国各地来长春的文化精英群体,从科研院所建设到大学院系调整,讲述大学与大师、科教兴邦的故事。

《长春非遗》展,择优展示具有长春地域文化特色的9大类31项代表性非遗项目。

展馆引入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长春历史文化。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据悉,自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开馆以来,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争相打卡,大家在参观展览的同时了解长春的发展脉络与历史印记。记者注意到,该馆还以长春解放纪念碑为设计灵感,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专门打造了“丰碑大厅”,并在长春解放纪念碑模型前构建五层楼高的独特空间,通过大屏幕展示长春俯瞰图与城市美景,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场所。

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丰碑大厅”。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观众通过大屏幕欣赏长春城市美景。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除此之外,该馆还在展陈设计上,突破传统静态陈列模式,引入AI导览、VR场景重现、倾斜摄影建模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游客可通过手机扫描建筑二维码,观看三维复原的历史场景,甚至“穿越”过去与先辈对话。

数字技术的应用还延伸至街区导览系统。今年2月,长春市启动“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活化利用项目”,在改造后的新民大街沿线设置15处历史建筑解说点,游客从博物馆出发,可漫步至伪满国务院旧址、司法部旧址等文保单位,通过预约参观专题展览,形成“一馆多点”的文化长廊。

长春新民大街景观。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作为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不仅将成为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主入口、长春历史文化的讲述者,还将成为熔铸春城文化自信的新坐标。

发布于 2025-10-02 23:58
收藏
1
上一篇:黑龙江哈尔滨百年中央大街盛装焕新,共庆国庆佳节 下一篇:长春盛启,吉林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新民大街惊艳开街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