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绿色发展,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这句话“兰州市城关区以绿为底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描绘了兰州市城关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由此带来的宜居环境改善。它传达了以下几个核心信息:
1. "核心理念:“以绿为底”"
这表明城关区将绿色发展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基础和首要原则。
强调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将“绿色”置于基础性、决定性的地位。
2. "核心目标:“生态宜居”"
“生态”指的是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宜居”指的是适宜居住、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城市环境。
这表明城关区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更是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建设一个环境友好、生活美好的家园。
3. "成果呈现:“新画卷”"
“画卷”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意味着城关区的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变化。
它暗示着这种变化是全面的、系统的,并且展现了美好的未来前景。
“新”字则强调了这种变化的创新性和时代感,是区别于以往的、更高质量的生态宜居环境。
"总结来说,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兰州市城关区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为基底,成功打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适宜居住的新城区形象
相关内容:
在加快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征程中,兰州市城关区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生态文明的执着追求,绘就出一幅生态宜居的新画卷。
“定期上山进行种植、养护、检查,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在南北两山绿化现场,来自省直包片单位的工作人员王磊和同事仔细察看包片区域的树木。
今年以来,城关区以“省门第一道”区域为着力点,全力支持37家省直单位包片推进绿化工作,计划到2027年底完成22987亩绿化面积。2025年,各包片单位有序推进造林、退化林修复和水利管道维修,目前已完成造林1698亩,退化林修复2738亩,栽植各类苗木19万余株。同时,全区完成南北两山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1.583万亩,有效提升了两山森林质量。
秋日的兰山,层林叠翠,绿意如织。近年来,城关区全力推进“烟雨兰山”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持续完善沿线生态景观。日前,记者走访看到工人们正精心栽植大规格樟子松,为这片绿色天地增添新的生机。今年以来,已栽植大规格樟子松157株,并对沿线断档缺失行道树木进行补植。同时,加强对去年头营村至三营村道路两旁秋季补植的465株苗木精细化抚育管理,系统整治3000亩面山林地环境卫生。
“现在的兰山越来越美了,周末我经常带家人来这里游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市民李先生笑着说。
近年来,城关区以提升绿地率为目标,开展城市绿地建设与改造工程,让城市处处充满绿意。新增改造城市绿地23.88公顷,屋顶绿化1210平方米,垂直绿化1.25万平方米。这些数字背后,是城关区对绿色发展的不懈努力。今年全区新建改建口袋公园6处,其中大砂沟和南关小游园已开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在南关小游园,70多岁的市民张蕊惬意地坐在休闲椅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告诉记者,“这廊架设计得很精美,尤其园内满眼的绿植,看着就让人心里舒坦。南关小游园重新开放后,我和老姐妹们每天都来,晒晒太阳、唠唠嗑、散散步,真的很开心。”
城关区这样的小游园越来越多,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同时,通过行道树更新和城市画廊打造工程,累计栽植各类苗木26.2万余株,大幅提升南山路、北环路的绿地质量,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大家加把劲,把这个角落的枯枝落叶清理干净,咱们的家园才能更整洁。”在城关区环卫整治现场,志愿者陈芳手持扫帚,和环卫工人一起清扫绿化带。
城关环卫中心以打造魅力精致新城关为目标,联动各部门街道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通过“街道排查+群众反馈”的方式,建立垃圾积存台账,主城区3138处、涉农区域2049处积存垃圾全部整改完毕;组织人员对1228条干道街巷、11万余平方米绿化带、39695个人行道树窝垃圾逐一清理;安排专人擦拭5963个城市家具、5698个果皮箱、2.8万余米交通护栏;集中攻克25210处卫生死角,累计清运各类垃圾1500余吨。
“我们广泛动员各街道部门及辖区志愿者参与,累计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34场,参与总人数突破10万人次。”区爱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多方联动让‘人人参与环境整治’成为共识,辖区环境面貌也因此焕然一新。”
如今,城关区南北两山绿意盎然,城市绿地不断拓展,环境卫生精细整洁,全民共治氛围浓厚。每一处改变都倾注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心血,每一项举措都寄托着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期望。一幅生态宜居、安全有序、整洁美丽的城市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记者 颜 娜)
来源: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