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命名之谜揭秘,小学生皆知的母亲河传奇

上海命名之谜揭秘,小学生皆知的母亲河传奇"/

我们来分别回答这两个问题:
"1. 上海为什么叫上海?"
小学生通常知道的、也比较通俗易懂的答案是:
"因为这里原本是“上海县”的县治所在地。" 在上海还没成为大都市之前,这里是一个叫做“上海县”的地方,县政府(县衙门)就设在河边的一个渡口附近。 "“上海”这个名字,据说最早就是因为这里是一个“渔村”,人们在这里“上海”(到河岸/滩涂上捕鱼或进行交易)而得名。" 河流是重要的交通和资源来源,人们在河边活动,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就被称为“上海”了。
这个解释比较简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点出了河流和早期人类活动的关系。
更学术或历史一点的解释会更复杂一些,涉及到“上海务”(管理漕粮转运的机构)、黄浦江的淤积、镇名的演变等等,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上述解释通常足够了。
"2. 上海有两条母亲河?小学生知道的答案你知道吗?"
是的,小学生普遍知道的答案是:"黄浦江"和"苏州河"。
"黄浦江":这是上海最著名、最重要的河流,上海的绝大部分水系都汇入黄浦江,它也是上海的母亲河,承载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人们常说的“黄浦江畔”就是指这个。 "苏州河":虽然严格来说

相关内容:

上海为什么叫“上海”?为什么有人说上海有两条“母亲河”?这些问题“老上海”未必能。今年暑期举办的“行走苏州河 了解上海史”读书活动中,长宁、普陀、黄浦三区中小学阅读《潮起潮落苏州河》《海纳百川上海源》等书目,通过征文、绘画、摄影、答题等一系列作品和活动,展示对上海渊源、沿革和乡土文化的认识,体味上海的城市品格。10月26日,该专题活动在黄浦区教育学院举行颁奖式,历史学者熊月之带来一场“上海城市品格的炼成”主题讲座,让与会小读者又上了生动一课。

从吴淞江到苏州河,从臭水浜到景观河,苏州河承载了太多上海故事,也是上海城市品格的重要由来。如何让青少年关注历史,关心上海?“地方志是信史、官书,全面、详细地记载了上海的历史发展进程,具有权威性。”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洪民荣表示,志书价值虽大,但由于篇幅较长,难以适用于广大市民之中的推广普及。为此,他们一直在探索以更简便、更可读的方式推广普及上海地情文化,“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就是一例。丛书由葛剑雄、薛理勇、傅林祥、张雪敏、田兆元五位相关领域权威学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撰写而成,以上海地方志文献资料为基础,沿着上海历史演进和发展的脉络,形成“大学者写大众通俗读物”的特点,图文并茂、通俗易读,兼顾可读性、资料性、权威性,力求体现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特色,传承上海历史、讲好上海发展、传播上海精彩。此次面向中小学生的读书活动的读本都选自这套丛书。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

“要感知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离不开‘一江一河’。江是黄浦江,河就是苏州河。”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表示,长期以来,上海市民对苏州河的关注稍显不够,此次三区联合的中小学暑期读书活动因地制宜,以孩子们身边的苏州河作为了解上海的切入点,通过阅读和亲身体验,激发青少年对上海城市发展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更加热爱这座城市,共同珍惜和建设这座城市,知上海、爱上海、兴上海,与上海一起成长。“地情普及读物的作用不仅局限于阅读,更要鼓励读者走出书斋,实地考察,成就‘行走中的阅读’。”

“阅读,是我们感受这座城市历史的第一步。”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学林出版社社长周峥表示,主题读书活动让中小学生在集阅读、行走和思考创新于一体的实践中有所收获,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上海的历史文化、城市品格和城市精神在新一代青少年中继承和发扬,令人欣喜”。

活动由上海通志馆、黄浦区教育学院、长宁区教育局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普陀区中小学生读书活动促进会共同组织,102所学校3531人次学生参与,收到征文、绘画、摄影等作品3280篇(件),通过区、市两轮评选,508名学生获各类奖项。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张熠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发布于 2025-10-02 00:42
收藏
1
上一篇:上海之名的由来,为何是“上海”而非“下海”?揭秘地名背后的历史渊源 下一篇:探秘上海,名字由来之谜——为何是“上海”而非“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