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世界上有一种"水中大熊猫",全球野生数量不足20只,仅生活在墨西哥一处海湾;还有一种会"boom"声求偶的鹦鹉,全世界只剩250只,被严格保护在新西兰的无 predator 岛屿上。这些动物有的因栖息地破坏濒临消失,有的因非法盗猎数量锐减,每一次野外目击都堪称"幸运事件"。比如被称为"亚洲独角兽"的中南大羚,自1992年被发现以来,科学家对它的习性仍知之甚少;而中国的大鲵作为1.7亿年的"活化石",如今也因过度捕捞难寻踪迹。今天就为你盘点这10种"地球珍宝",告诉你它们的生存现状,以及在哪里能最大概率遇见它们——不过要记住,观赏的同时,保护才是对它们最好的致敬。
1. 在东南亚寻找神秘的穿山甲

这种外形奇特的鳞甲哺乳动物,看起来像活过来的史前松果 。
穿山甲分布在东南亚和非洲部分地区,但根据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的数据,由于盗猎和栖息地丧失,它们已处于极危状态。
如果足够幸运,你可能在柬埔寨的基里隆野生动物保护区等保护区见到它们。
这些害羞的夜行性动物擅长伪装,因此聘请经验丰富的当地向导,是提高目击概率的最佳方式。
2. 在新西兰邂逅鸮鹦鹉

鸮鹦鹉是一种不会飞的夜行性鹦鹉,因其稀有性,专门有以它命名的保护计划 。
目前野生鸮鹦鹉仅存约250只,它们在科德菲什岛、安克岛等无捕食者岛屿上被严密监测。
繁殖季节,雄性鸮鹦鹉会发出独特的" booming "声求偶,它们是古老鸟类谱系的活化石。
参观新西兰的保护区,不仅能了解保护工作,还有可能偶遇这些可爱的"鸟类怪咖"。
3. 在加利福尼亚湾寻找小头鼠海豚

小头鼠海豚(vaquita)是一种体型小巧的鼠海豚,有着一双充满灵性的大眼睛,也是全球最濒危的海洋哺乳动物 。
它们仅生活在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湾,由于非法捕捞,其数量已不足20只。
保护组织正全力以赴保护它们,但在野外目击的概率极低。
即便如此,前往该地区旅行仍能支持当地生态旅游,提高人们对它们困境的关注。
4. 在老挝和越南追踪中南大羚

中南大羚被称为"亚洲独角兽",是一种外形类似羚羊的神秘动物,原产于安南山脉 。
其目击记录极为稀少,科学家对它们的行为和种群数量知之甚少。
老挝的纳凯-南屯国家公园等保护区,是了解中南大羚保护工作的最佳地点。
你的旅程可能无法保证见到它们,但探索这片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山脉,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5. 在马达加斯加探寻指猴

指猴是一种奇特的狐猴,有着纤细如骨骼的手指,特别适合挖掘昆虫幼虫 。
它们仅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由于当地传说将其与"厄运"关联,这种夜行性动物常遭误解。
前往安达西贝-曼塔迪亚国家公园等保护区,有机会看到指猴在树上活动的身影。
这些古怪却可爱的灵长类动物,是这座岛屿惊人生物多样性的绝佳证明。
6. 在墨西哥城观赏美西钝口螈

美西钝口螈(axolotl)是一种终生保持幼体形态的蝾螈,既可爱又处于极危状态 。
它们生活在墨西哥城附近霍奇米尔科的运河中,由于污染和栖息地破坏,野生种群已大幅减少。
这种"会走路的鱼"因能再生肢体的独特能力,拥有大量粉丝。
虽然在野外寻找它们难度较大,但附近的保护中心允许游客近距离观察并了解它们。
7. 在俄罗斯远东邂逅远东豹

远东豹拥有浓密华贵的皮毛,是全球最稀有的大型猫科动物 。
它们生活在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地区的森林中,现存数量仅约120只。
俄罗斯的"豹之乡"国家公园,是追踪这种神秘捕食者的最佳地点。
公园内积雪覆盖的景观和高耸的树木,本身就是一场难忘的冒险,即便未能见到豹也不虚此行。
8. 在澳大利亚寻觅夜鹦鹉

夜鹦鹉曾被认为已灭绝,如今在澳大利亚偏远地区被重新发现 。
这种神秘的绿色羽毛鸟类极为稀有,其确切栖息地被严格保密。
研究人员已在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州确认过它们的踪迹,但访问受到严格控制以保护种群。
前往澳大利亚干旱的内陆地区,或许无法保证见到它们,但这段旅程能让你体验独一无二的荒野风光。
9. 在亚洲观察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常被称为"活化石",是全球最大的两栖动物 。
它们是中国特有物种,体长可达1.8米,已有超过1.7亿年的生存历史。
遗憾的是,由于栖息地丧失和过度捕捞,中国大鲵已濒临灭绝。
目前中国部分保护中心推出了符合伦理的观赏项目,让游客能近距离了解这种迷人的动物。
10. 在美国寻找红狼

红狼是灰狼体型较小、外形更纤细的近亲,曾广泛分布于美国东南部 。
如今它们仅生活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小块恢复区内,野生数量不足20只。
鳄鱼河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是该极危物种保护工作的核心区域。
晚间游览有机会听到它们在湿地中回荡的悠长嚎叫,这是一种罕见而动人的体验。
踏上旅程,去发现这些动物王国的稀有珍宝吧——这不仅能为你留下终生难忘的回忆,也能为它们的保护事业提供支持。毕竟,能在自然栖息地见到这些生物,本身就是值得守护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