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昆明2.0,十一假期,与“昆明八景”共赴一场深度昆明之旅

我在昆明2.0,十一假期,与“昆明八景”共赴一场深度昆明之旅"/

这是一个很棒的标题和主题!它抓住了昆明的魅力和十一黄金周的旅游热潮。下面我为你构思一个更完整的文章框架和内容,希望能帮助你创作:
---
"文章标题:我在昆明2.0:这个十一,跟着“昆明八景”畅游昆明"
"引言 (Introduction)"
"开篇点题:" 十一黄金周,你是否还在犹豫去哪里玩?厌倦了人山人海的网红打卡地?那么,来昆明吧!这个美丽的春城,正以其全新的姿态,特别是升级版的“昆明八景”,等待着你的探索。 "“昆明八景”简介:" 简要介绍“昆明八景”的推出背景(比如是全新评选的,或是经典景点的升级概念),强调它代表了昆明当前的旅游亮点和独特魅力,是游览昆明不容错过的精华线路。 "文章主旨:" 本文将带你跟随“昆明八景”的路线,规划一条深度体验昆明的黄金周行程,让你在享受假期的同时,领略一个更丰富、更立体的春城。
"主体部分 (Body)"
"什么是“昆明八景”?" 简要介绍“昆明八景”具体包含哪些景点(可以列举名称,如:滇池大观楼、西山龙门、石林地质公园、玉龙潭公园、斗南花卉市场、翠湖

相关内容:

9月23日,以“老昆明八景”为创作灵感的大型艺术装置正式亮相顺城购物中心国际精品道,将跨越时空的文化记忆带入现代商业空间。这组装置延续了昆明文旅和顺城今夏联合发布的《我在昆明》艺术展的文化脉络,进一步深化了对昆明本土文化的挖掘与再现。

顺城《我在昆明》艺术展

该装置以沉浸式场景化手法,将“滇池月夜、云津夜市、螺峰叠翠、龙泉古梅、商山樵唱、官渡渔灯、灞桥烟柳、蚩山倒影”八个承载着昆明集体记忆的文化意象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代艺术表达,不仅延续了《我在昆明》展览对城市认同感的构建,更通过时空对话的方式,在中秋这个象征团圆的传统节日前夕,为市民打造了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驿站。

装置采用现代材料与工艺,将历史景致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艺术形式:用不锈钢与镜面材料再现滇池波光,将刺绣纹样进行现代化设计形成古树梅花,通过非遗手编竹艺技法表现螺峰山形。每个装置都配有详实的文字说明,既介绍历史渊源,也标注现存遗址的方位,引导市民尤其是年轻人按图索骥,去探寻身边的历史痕迹。

据了解,“老昆明八景”源自明清时期文人墨客对昆明景致的提炼,最早见于明代《云南图经志书》,清代得以完善定型。这八景不仅代表着昆明的自然风貌,更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积淀。

其中,“滇池月夜”描绘的是滇池湖畔月色如洗的静谧景象;“云津夜市”再现了当年云津桥一带商贾云集的繁华场景;“螺峰叠翠”展现的是螺峰山(今圆通山)苍翠叠嶂的秀美风光;“龙泉古梅”记录了黑龙潭公园千年古梅的傲雪风姿;“商山樵唱”定格了商山(今云南师范大学一带)樵夫山歌互答的劳动场景;“官渡渔灯”描绘了官渡古镇渔火点点的夜色;“灞桥烟柳”写实了古灞桥(今得胜桥)杨柳含烟的景致;“蚩山倒影”则记录了蚩山(今长虫山)于菱角塘水面上呈现的倒影,美不胜收。

顺城《昆明八景》—滇池月夜

顺城《昆明八景》—灞桥烟柳

顺城《昆明八景》—螺峰叠翠

顺城《昆明八景》—龙泉古梅

时至今日,这些景观有的依然可见,如滇池夜月、龙泉古梅;有的已随城市发展而改变,如云津夜市、商山樵唱;有的则仅存于文献记载中。

对于新一代昆明人而言,这组装置提供了一个认识老昆明的独特窗口。22岁的市民王小姐在“龙泉古梅”装置前驻足良久:“黑龙潭公园我每年冬天都去赏梅,却不知道还有‘昆明八景’这层典故,这些装置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昆明。”

据介绍,国庆中秋假期,除了以“老昆明八景”为主题的艺术展之外,顺城购物中心还将在10月3日下午3:00举办电影《翠湖》的主创分享会。让市民游客在欣赏艺术装置的同时,可以与电影《翠湖》的主创团队近距离接触,听他们聊聊影片背后的创作故事,在古今对话中加深对昆明的认同与热爱。

延伸阅读:

滇池月夜:描绘的是滇池湖畔月色如洗的静谧景象。中秋时节明月赴约,三五好友泛舟滇池,明月在微波的水面上映射出倒影,好似月亮沉入了滇池,岸边的芦苇丛里藏着窸窣的惊叹。这是明代《云南通志》记载“中秋泛舟,月沉水底”的景象。

云津夜市:在盘龙江古渡口(今得胜桥附近)“万点渔灯,千艘蚁舶”的烟火盛景,杨慎诗中“夜夜灯花照渔浦”印证了其作为西南驿道枢纽的繁华。

螺峰叠翠:展现的是螺峰山(即今圆通山)山崖绿树交叠形成“层层树木层层绿”景观,徐霞客游记载:“石色青苍,如螺甲叠砌。”

龙泉古梅:记录了黑龙潭公园千年古梅的傲雪风姿。公园内现存的唐代古梅,树龄逾千年,枝干虬曲见证历史沧桑,至今任能够在寒冬绽放。阮元《黑龙潭看梅》一诗中,便写下“千岁梅花千尺潭,春风先到彩云南”来赞美黑龙潭与古梅。

商山樵唱:“商山樵唱”定格了商山(今云南师范大学一带)樵夫山歌互答的劳动场景。商山是北走蜿蜒的长虫山余脉,环绕着莲花池,古寺隐隐,桃林冷泉间樵夫踏月吟唱,物换星移中又是一轮春秋。

官渡渔灯:古时官渡为滇池北岸的渡口渔港,渔村夜间千帆归泊,载有郭文《滇中竹枝词》“官渡渔灯穿苇出,星芒乱撒滇池波”的渔火灯光。

灞桥烟柳:写实了古灞桥(今得胜桥)杨柳含烟的景致。云津桥借长安灞桥意象得名,湖岸垂柳随风摇曳,春日柳丝垂成绿雾,秋日柳叶染上金边,在盘龙江的晨雾中柳色朦胧如烟。

蚩山倒影:蚩山倒影为明清时期形成的昆明八景之一,指昆明北郊长虫山(古称蚩山、蛇山)倒映于棕树营一带菱角塘的景观。

来源:掌上春城

记者:陈若男

编辑:姜蕾

审核:陈唯一

终审:王一帆

发布于 2025-10-01 10:57
收藏
1
上一篇:昆明安宁,沃野千里稻金黄,丰收景象映眼前 下一篇:昆明禄劝晨曦,朝霞染红天际,美不胜收的绝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