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健康,揭秘“吃”里的学问,营养科学界聚焦全民健康饮食新趋势

科学与健康,揭秘“吃”里的学问,营养科学界聚焦全民健康饮食新趋势"/

我们来探讨一下科学与健康这个主题,特别是营养科学界如何聚焦全民健康饮食这个重要议题。
"科学与健康:营养,餐桌上的“硬核”学问"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浪潮中,“吃”无疑是核心话题。我们常常听到各种饮食建议,有的声称神奇,有的则看似矛盾。这时,我们就需要科学与营养学的智慧来拨开迷雾。营养科学,作为连接食物与人体健康的桥梁,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聚焦于“全民健康饮食”,旨在为所有人提供科学、实用、可持续的饮食指导,以应对现代社会的健康挑战。
"为什么营养科学界如此关注“全民健康饮食”?"
1. "应对严峻的健康挑战:" 现代生活方式带来了许多健康问题,如肥胖率飙升、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等)发病率居高不下。这些都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营养科学需要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 2. "促进健康老龄化:"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如何通过合理膳食来维持老年人身心健康、延长健康寿命,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3.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容易受到错误饮食信息的误导。营养科学界致力于通过科普,提升全民对营养知识的认知,使人们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饮食选择。 4. "促进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健康饮食不仅关乎

相关内容:

健康中国,营养先行。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合理膳食与科学营养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第十七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9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内会外,一场如何为全民健康打牢“营养根基”的讨论正在展开。

“人类健康长寿约75%归因于膳食营养和个人行为等环境因素。”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施小明说。

新研究结果显示,与食用肉类、鱼类、蛋类和大豆类每周少于4次的高龄老人相比,每周食用超过5次的高龄老人死亡风险有所下降。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卢江表示,深入推进合理膳食行动,强化改善营养在慢病防控中的基础作用,是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关键举措,是成本效益最优的健康策略之一。

“发挥营养在慢病防控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说,要推动营养干预和慢病防治的深度融合,逐步构建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全周期营养管理服务体系。

9月22日,参会人员浏览关于营养健康的学术论文。(中国营养学会供图)

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动态掌握人群营养状况;深入推进“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营养健康标准体系建设……近年来,一系列精准举措正不断筑牢全民健康屏障。

“人体必需营养素是维持生命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和保持健康状态的基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曾文颖介绍,这些营养素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慢,必须通过均衡饮食获取所需营养物质。

如“身体的燃料”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谷物、薯类和水果;构建和修复组织的“基础材料”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肉类、蛋奶、豆制品中。所以,掌握“吃”的技巧很重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佟丽介绍,从中医角度来看,营养失衡会导致“气血阴阳”失调,营养摄入不足还可能导致气虚血弱。老年人宜食黑豆、核桃以补肾益精,避免食用生冷食物;青少年应均衡“五味”,少食辛辣以防湿热;上班族则应注重以谷物养胃,适当食用果蔬以清热。

拿起一颗草莓模型,放在电脑前的“电子秤”上,即刻就可获取草莓中含有的23种营养成分。这款SAT-3D膳食诊断和饮食行为训练系统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利用交互体验为营养教育带来新变化,也反映出我国营养健康领域的科技含量正不断提高。

9月21日,参会人员拿取食物模型,了解各类食物中所含营养素。新华社记者 彭韵佳 摄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科技创新是引领营养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一些新成果要努力向产业应用去转化。”

新成果涌现的背后,是我国营养科学研究工作的扎实推进与积累:开展国民营养健康监测工作,制定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持续研究和完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创建国家食物营养成分数据库……

在多方力量推动下,我国营养健康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据了解,近年来我国营养健康产业年投入增长率超10%,预计2030年将达到16万亿元。

未来,随着科技创新持续加码、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我国营养健康领域将迎来更多新突破,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策划:陈芳

统筹:吴晶、孙闻

记者:彭韵佳、田晓航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发布于 2025-10-01 04:27
收藏
1
上一篇:炎黄子孙必知,寺为何称寺,庙为何称庙,寺与庙之别 下一篇:探秘饭店“3大宝藏菜品”,卫生高收益,老板厨师齐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