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共筑幸福杭州新篇章
"众志成城 幸福杭州"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Xìngfú Hángzhōu) is a powerful and positive slogan for the city of Hangzhou, China. Here's a breakdown of its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1. "众志成城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Literally translates to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or more idiomatically, "Unity is strength" / "All for one, one for all."
It emphasizes the power of collective effort, unity, and determination among the people of Hangzhou.
It suggests that when the community works together towards common goals, they can overcome challenges and achieve great things.
2. "幸福杭州 (Xìngfú Hángzhōu):"
Translates to "Happy Hangzhou" or "A Happy Hangzhou."
It represents the aspiration for Hangzhou to be a city not just with economic success or modern infrastructure, but also a place where its residents (and visitors) feel content, prosperous, and enjoy a high quality of life.
"Overall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The slogan encapsulates the city's vision and spirit:
"It highlights community strength:" Hangzhou's achievements and happiness are seen as stemming from the collective will and effort of its people.
"It
相关内容:
全民共建共享的“杭州力量”,是这座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是幸福图景的生动注脚。
一直以来,杭州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数字赋能为特色,将全民参与融入生态保护的每一个环节,让这份“人人可为”的行动,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最温暖、最动人的底色。
如今,这份实践不仅赢得市民认可,更收获世界赞誉——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杭州举行,这正是国际社会对杭州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高度肯定。而大会本身如同一粒火种,让“生物圈保护区”从专业概念走进街巷日常,点燃千万市民的生态自觉,推动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更为全球生态治理摸索出可供借鉴的未来方案。
数字赋能驱动“绿色转型”
在杭州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场以数字技术驱动绿色转型的变革正在进行中。其中的新奥泛能网项目尤为亮眼,仅在2024年就推动实现总减碳量1600吨,相当于降低天然气消耗60万立方米,同时,依托“AI+”与智慧微网技术,年再生水70万吨、削减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2000吨以上,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目前,该开发区已培育7家国家级和8家省级绿色工厂,并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和“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园区”,成为杭州科技赋能生态治理的典范,为全国推动数字化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经验”。
从技术革新到模式创建,杭州凭借一系列创新举措,擘画出一条多维度、多层次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路。例如,青山湖科技城于产业与能源变革中系统布局,打造成绿色工业新标杆;前进智造园于航空制造领域构建零碳工厂,树立低碳智造新典范;余杭百丈镇于乡村基层首创碳核算与能源托管,探索生态共富新路径……这些“绿色生产”的探索与实践,谱写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杭州模式”,展现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数据显示,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6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8%,近十年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别下降34%和65%。这一组组的数字,成为杭州绿色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低碳出行点亮“绿色生活”
“每天早上从小区门口的‘小红车’站点取车,骑10分钟就能到公司楼下,不仅不用挤地铁、找车位,还能顺路看看街边的花草绿树,这一路心情都特别舒畅。”家住杭州拱墅区的市民李女士,已经把“小红车”当作日常通勤的标配。
在杭州,像李女士这样因“小红车”爱上低碳出行的市民还有很多,这辆穿梭在街巷里的红色单车,早已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串联起市民日常幸福、点亮绿色生活的重要纽带;从2008年西湖边首次亮相的“小红车”,到如今覆盖全城的绿色出行网络,杭州用十余年实践,让低碳出行成为市民可感知、可参与、可分享的日常。
作为全国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先行者,“小红车”历经17年发展,已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免费公共自行车系统。截至今年6月,其服务站点达5900个、车辆16.83万辆,免费使用率高达98%,凭借密集的服务网络与免费惠民政策,稳居市民日常出行首选,其成功经验更被全国200多个城市和地区借鉴,成为绿色出行的行业范本。
不止于“小红车”,杭州的绿色出行体系持续升级完善。早在2020年底,主城区公交车便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累计投放超5000辆新能源车;目前近4000辆公交车已全部采用纯电动或混合动力,基本达成公交“零碳”运行。如今,“小红车”、新能源公交与地铁无缝衔接、互补联动,共同织就一张高效便捷的绿色出行网络。
这张网络不仅有效减少碳排放,更成为杭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杭州市已连续10年荣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无废指数”连续3年位列全省第一,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3年提升至历史新高。低碳出行正不断塑造着杭州的独特气质,让绿色生活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
千万市民护卫“绿色家园”
西湖边有这样一群人,每天守护着野生小鸳鸯,他们就是“鸳鸯护卫队”。自2017年成立以来,“鸳鸯护卫队”从最初的十几人逐步发展壮大至500多人。在他们的持续努力下,西湖畔的小鸳鸯也从最初的6窝增加到了28窝,成为杭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动人典范。
而这只是杭州众多绿色志愿者中的一支力量。目前,全市已注册绿色志愿者3万余人,2024年已开展如“绿色生活月”“楼下的生物多样性”“自然有所谓—生物多样性科普系列活动”等活动百余场。
在杭州,生态保护并非志愿者的“独奏”,而是千万市民共同谱写的动人合奏,生态文明的理念已然在这座城市深深扎根——全市5271个居民小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人人都是监督员、志愿者”的理念深入人心;杭州市绿色出行碳普惠平台通过市场化方式激励社会大众优先选择公交、地铁等绿色出行方式,践行绿色生活;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组委会联合“蚂蚁森林”开展“零碳办会”活动,截至8月底,参与人数已达335万,积累碳汇4452吨,超过大会所预计的数额……
与此同时,科技为生态保护注入全新活力。杭州推出“绿网计划×益心为公”项目,运用AI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捕鸟网”“电鱼”等敏感词,通过智能互动进行预警,将“非正常搜索”转化为普法宣导和公益教育,提高公众法律意识。
智慧治理与全民参与,如阳光雨露般滋养着这座城市的生态初心。如今,越来越多的杭州市民自觉成为绿色的守护者、行动的志愿者。生态文明的种子,正浸润于日常,生根于热爱,悄然生长为杭城最动人的风景。
邹倩慧、冯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