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郑州180公里,藏着一座像西游记里走出来的“八宝玲珑山”:嵖岈山,300多个景点,九大奇观,走一圈像翻书一样翻到古代神话里。

我第一次听说嵖岈山,是我同事小李发来的一张照片,照片里岩石像刀削斧劈,又像巨兽张牙,光影里竟然有点儿神话感。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里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貌,空洞百窍、风过会鸣,民间把它叫玲珑山,也有传说这里藏着九龙杯、八卦炉那样的宝物。说白了,嵖岈山有几分野性和几分故事性,最适合那些周末想逃离城市喧嚣、又想把旅行讲成一个好故事的人去。
有人把嵖岈山当成《西游记》的创作地,景区里还有被村民称作“吴公洞”的地方,流传着和吴承恩有关的口述记忆。学界对这个说法并不完全一致,但无论真实与否,走进那些崩塌堆积、参差的岩层和深幽的洞穴时,你会有被故事包裹的错觉。旅游不是考证史学,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景致里找到能讲给别人听的那段话。

嵖岈山不是只有一座山,南山、北山、六峰山、天磨湖、琵琶湖五大片区组成的景区,把峡谷、湖泊、岩群和人文传说串在一起。走在峡谷里你会突然听见风在石缝里呼啸,转过一个山坳湖面平静得像镜子,拍照时光影常常能给你做出一张带故事的脸。2015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说明足够正规,也并非网红式的冲锋式开发,保留了不少原始的粗糙感。
实践上我建议把行程安排成一到两天,先把南北主峰和吴公洞留给清晨,光线和人少时更容易体会那种古老的气氛;下午去天磨湖和琵琶湖看光影,傍晚在湖边走一走会有出片的感觉。装备上别追求时尚,防滑登山鞋和足量饮水是必须的,峡谷步道有陡坡,年纪大的朋友要量力而行。说这些并不是吓人,而是帮你把一次能讲故事的旅行做好准备。

嵖岈山现在对外传播不算过度,跟周边大城市的距离使它成了一个“近却不像近”的逃离地。离武汉约300公里,离郑州约180公里,这意味着自驾或短途火车加接驳都可行。未来两三年,随着自驾游和周边短途游回暖,我判断嵖岈山会慢慢被更多人发现,但那种“先到先有好拍照位置”的状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想安静体验的人现在去反而更合适。
有人爱它的地貌,有人爱它的传说,也有人在意它的游览配套。说实话,嵖岈山最打动我的,是它把地质、民俗和文学情结揉在一起的那份不刻意。你可以站在一块奇石前拍照,然后把关于吴承恩或者八宝传说讲给同行的人听,这种把故事作为旅行“社交货币”的能力,正是它能在朋友圈里被反复转发的原因。

如果你打算去,建议把必看的点放在吴公洞、六峰的险峻视角和几个湖泊的静谧光影上,拍照时多留意岩石的纹理和光的夹角,晚间可以在景区附近找一家民宿住一晚,第二天清晨再去补拍几张“空场景”。旅行不是快闪打卡,嵖岈山值得你放慢脚步,用两天把“奇、险、奥、幽”四字都体验一遍。
不得不说,这种带着传说气息的山谷,既能让人有逃离现实的畅快,也会把一些现代人的焦虑慢慢放下。对我来说,旅行最珍贵的不是照片,而是那种在石缝里听见风、在湖边想起古人的短暂静默。嵖岈山给人的不是答案,而是一堆可以讲给别人听的故事和一夜好梦。

你如果去过或者想去,跟我说说你最想在这里看到什么样的画面,或者你听说的关于这里的故事是什么?我想听听大家的旅行细节和你们对“西游记原型地”这类说法的看法。
资料来源:新唐书、大明一统志、驻马店市嵖岈山景区资料(2015年景区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