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被誉为“世界美食之都”,这里最不缺的便是美食名吃,顿顿不重样,三个月都吃不全。
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最火的10道名吃,全是当地人的心头爱,每一种都不应错过,看看你吃过几个?

1. 抄手
抄手是川渝地区普遍流行的小吃,与馄饨类似,却又有所不同,抄手的吃法非常丰富。用筒骨、鸡架或鲫鱼熬汤,加入抄手略煮一下,便可成就清汤抄手,汤鲜味美,清淡典雅。汤底加入大红油辣椒、葱花,盛入煮好的抄手,红油抄手麻辣鲜香,深得川菜精髓。把抄手煮好后,加入芝麻酱、红油辣椒、陈醋等,干馏抄手吃起来更加入味。

2. 担担面
担担面曾入选“中国十大面条”,是四川最具代表性的面条,因最初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售卖方式而得名,是无数成都人的舌尖记忆。制作担担面,要选用细圆面条,煮熟后沥干水分,碗里放入酱油、香醋、芽菜、芝麻酱、花生碎、红油辣子、花椒油和少量面汤搅拌均匀,盛入面条,放上肉末和烫好的青菜即可。吃的时候快速搅拌均匀,吃上一口麻辣鲜香,吃完一碗还想吃。

3. 钟水饺
钟水饺起源于清朝后期,有130余年历史,是成都家喻户晓的美食,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和北方水饺不同,钟水饺更加娇小玲珑,不加任何配菜,纯猪肉做馅,放入花椒水、胡椒粉、酱油、食盐搅打上劲,包入圆圆的饺子皮中,下锅煮熟沥干水分。最后浇上酱油、红油,撒上蒜末、葱花、芝麻。做好的钟水饺,皮薄馅大,紧实多汁,甜甜辣辣,回味无穷。

4. 钵钵鸡
钵钵鸡同样是一种起源于清朝后期的传统名小吃,其实就是一种冷吃串串,因最初是把处理好的鸡肉放在土制钵钵中售卖的得名。如今,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钵钵鸡的摊位店铺随处可见,非常受欢迎。钵钵鸡的食材非常丰富,把鸡肉、鸡爪、土豆、藕片、黑木耳等各种食材串在签子上煮熟,再泡在秘制的红油里。夏天吃了解腻过瘾,冬天吃了浑身暖和。

5. 兔头
“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离开成都”,成都人非常钟情于兔子,特别是对兔头的喜爱无以复加。成都兔头有卤味、麻辣味两种口味,卤味兔头酱味十足,麻辣兔头香辣过瘾。吃兔头是个技术活,成都人个个都是行家,先掰开上下颚,吃掉腮帮子的肉,软烂入味,再吸掉兔脑花,细腻爽滑,最后再吃兔舌头,肥嫩多汁,配上冰啤酒,那是相当的巴适!

6. 甜水面
如果说担担面是成都面食中的“婉约派”,那甜水面便是截然不同的“豪放派”,让人吃一次便会记住。甜水面的制作颇有西北风范,面粉中加水和成柔软的面团,醒面后,擀成厚片,切成细条,拉成筷子粗细的面条,下入锅中煮熟。碗里放花椒面、辣椒粉、白芝麻淋入热油,再加一些甜酱油、芝麻酱搅拌均匀,盛入面条即可。做好的甜水面,面条筋道有嚼劲,调味是亮点,甜、辣、麻、咸交织在一起,令人满足。

7. 糖油果子
走在成都的老巷子里,经常能看到卖糖油果子的小摊,总是会忍不住买几个,重温儿时的美味。糖油果子的做法并不难,但比较费时费力,以糯米粉为主料,采用半烫面制作工艺,和成面团,制成糯米团子下锅炸制,期间要不停搅拌,然后倒入炒好的红糖浆中,撒上芝麻,翻炒均匀即可。做好的红糖果子,色泽红润,吃起来,外酥里嫩,香甜可口。

8. 蹄花
蹄花是成都美食界的“扛把子”,深受当地人和游客喜爱。选用新鲜猪蹄为主料,经过数小时炖煮而成,筷子一戳就烂,入口即化,满满的都是胶原蛋白,让人吃得过瘾。当地人习惯在炖蹄花时,加入芸豆、海带等食材,使得奶白色的汤头喝起来更加醇厚鲜美,提鲜又暖胃。除了常见的炖蹄花外,还有香辣蹄花、酸辣蹄花、凉拌蹄花等多种吃法,风味各有不同。

9. 肥肠粉
喜欢吃猪下水的朋友,来成都时一定要试试当地的肥肠粉。肥肠粉的灵魂在于肥肠,选用新鲜的肥肠,去掉肥油,反复冲洗干净,下锅焯水,再加香辛料炖制入味。碗底放鸡精、味精、生抽、陈醋、红油,浇入肥肠原汤,盛入烫好的粉条、豆芽,放上肥肠即可。做好的肥肠粉,肥肠软糯Q弹,粉条不硬不耙,汤头鲜美,再配上刚出锅的锅盔,吃起来就更美了!

10. 蛋烘糕
蛋烘糕是老成都人的“童年回忆”,小时候在街头小摊上买上一个,吃完能换来一天的好心情。蛋烘糕的做法并不难,以低筋面粉、鸡蛋、白糖为主料,调成面糊,发酵后,倒入小小的铜锅中中,烤制出金黄的外壳,再夹上各种馅料即可。蛋烘糕的馅料让人眼前一亮,肉松沙拉、奶油肉松、麻辣牛肉、拌三丝、榴莲芝士、鲜肉、老干妈等多达几十种,与外脆里软的蛋烘糕味道融合到一起,吃到嘴里满是幸福。
你吃过几个?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本账号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许可,严禁任何个人和媒体抄袭、搬运、洗稿,一经发现,必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