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壮大特色产业,强化基层治理,共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篇章

聚焦壮大特色产业,强化基层治理,共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篇章"/

这句话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三个关键方向,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乡村振兴的有机整体。下面分别解释这三个方向,并阐述它们之间的联系:
"1. 壮大特色产业:"
"含义:" 指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传统技艺等,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 "目的:" 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乡村自我发展能力。 "具体措施:" "挖掘特色资源:" 例如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文化旅游资源等。 "创新产业模式:" 例如发展订单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 "提升产业品质:" 例如加强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科技创新等。 "完善产业配套:" 例如完善基础设施、物流体系、金融服务等。
"2. 加强基层治理:"
"含义:" 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目的:" 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具体措施:" "加强党组织建设:" 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共同建设家乡。 "完善自治机制:" 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引导农民群众参与乡村事务管理。

相关内容:

9月24日,省委书记刘宁到新乡市延津县石婆固镇南秦庄村调研乡村产业发展情况。本报记者 董亮 摄

本报讯(记者 刘婵 张笑闻)9月24日,省委书记刘宁到新乡市延津县,调研产业发展、秋粮生产、乡村治理等工作。

延津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全力构建小麦全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在鲁花(延津)谷物食品有限公司,刘宁察看展厅、挂面生产线,了解食品产业发展、粮油精深加工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河南考察时要求我们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刘宁说,延津小麦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要依托原料优势和品牌效应,引育更多龙头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扩规模、延链条、创品牌,充分挖掘小麦精深加工的增值潜力,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把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化大产业。

走进石婆固镇南秦庄村,错落有致的房屋规划有序,特色瓜果大棚蔚为壮观,一幅乡村美如画的场景映入眼帘。刘宁察看产业大棚、村容村貌,仔细询问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情况。他强调,要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更好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效,持续完善乡村产业体系、产品销售体系,让优质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要强化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夯实村级党组织建设,建强基层治理力量,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刘宁还来到马庄村高标准农田,与农技人员深入交流,了解花生种植情况,强调要利用良好土壤条件,大力发展沙地花生产业,因地制宜促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眼下要抢抓农时科学组织秋收,做好收割和烘干晾晒等准备,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调研中,刘宁听取延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强调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加快建设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在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争先出彩。新乡作为农业大市,要牢记嘱托、扛牢责任,以中原农谷建设为牵引,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建设农业强省贡献力量。

发布于 2025-09-30 10:28
收藏
1
上一篇:立足实际,挖掘特色优势产业,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下一篇:深圳发布12项政策利剑,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迈向智能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