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馆弦歌共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千年庭院里的湖湘文脉守护者

校馆弦歌共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千年庭院里的湖湘文脉守护者"/

这是一个关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精彩标题和引文,它很好地概括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以下是对这个标题和引文的解读和补充:
"标题解读:"
"校馆弦歌 (Xiào Guǎn Xián Gē):" "校 (Xiào):" 指学校,这里特指湖南大学。 "馆 (Guǎn):" 指书院,岳麓书院在历史上既是教育机构,也是收藏典籍、进行学术研究的场所,具有图书馆和博物馆的职能。 "弦歌 (Xián Gē):" 源自《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诵其诗,夏弦歌,秋学礼,冬习乐。” 指古代学校教授诗乐,引申为学校进行教学和学术活动。这里象征着岳麓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传承文脉的使命。 "整体含义:" “校馆弦歌”描绘了湖南大学(及其历史前身岳麓书院)作为教育和学术中心,千百年来弦歌不辍、传承文明的景象。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Húnán Dàxué Yuèlù Shūyuàn):" 点明了主体,即历史悠久、地位卓著的岳麓书院,并说明了其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光明日报记者 周世祥 禹爱华 王鲁婧

“因为喜欢读历史,我来到湖南大学读书,在这座充满人文气息的千年庭院,拥有了非常独特的人生体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24级本科生王朴纯这样描述自己的书院生活,“一入学,每个新生都有导师,师门一起开读书会,交流学习心得和生活近况,就像一家人一样;常有知名学者受邀来到书院讲学,有时持续好几天,形如当年‘朱张会讲’……”

湘水西畔,岳麓山前,葱茏古木掩映下,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映入眼帘。“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从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建院,在名士大儒的讲经论学声中,在代代学子的捧卷苦读声里,岳麓书院静静守护着湖湘文脉,历久而弥新。

如今,作为湖南大学的二级学院(历史与哲学学院),岳麓书院构建起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记者发现,历史上书院的办学传统、学府的精神品格在千年之后以新的方式得以传承发展,成为湖南大学师生治学求学、启智润心的精神养料,融入了“新湖大人”的精神气质中。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从山门行至讲堂,映入眼帘的是108字的《岳麓书院学规》。岳麓书院副院长陈仁仁向记者表示,背诵《学规》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学规》强调修身、治学。省问父母说的是孝与爱,礼敬圣贤说的是向人格典范目标努力,然后才是日常作息、学习内容和方法态度。现在,岳麓书院实行班导师、学业导师、兴趣导师、生活导师‘四维’本科生导师制,小班化教学,目的就是发掘传统书院育人智慧,塑造良好学风,在师生、朋辈的相互影响中实现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

陈仁仁介绍,岳麓书院特别重视礼仪对学生的影响,新生有入学礼、拜师礼,毕业有谢师礼,清明节师生要去宁乡祭扫岳麓书院先贤张栻墓,端午节拜谒屈子祠,孔子诞辰日到文庙祭祀孔子。在他看来,“三礼三祭”能激发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意识,也是尊师重道、见证成长的重要仪式。

岳麓书院里的赫曦台,记录着“朱张会讲”的千古佳话。1167年,理学大家朱熹不远千里从福建崇安来到长沙,与张栻讲学论道约两个月,开启历史上书院不同学派会讲之先河。“朱张二人为了讨论学术问题,曾‘三日夜而不能合’。不同学派自由争鸣、开放办学的传统,书院一直保留下来。如今,书院每年会组织80余场面向社会开放的公益讲座,全球知名学者来院讲学,在不同学科流派观点交锋中让学生接触到学术前沿。”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说。

“书院的精神财富是我未来学习、科研的宝贵养料,”湖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2025级学生阮梦宇说,“我愿以书院的精神为灯,不断奋勇前行!”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于 2025-09-30 11:28
收藏
1
上一篇:红楼梦怡红院与潇湘馆,清幽雅致中的奢华之别 下一篇:(校馆弦歌)解码千年岳麓书院,探寻弦歌不绝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