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究竟应该“教”诗意还是技巧?深度解析教育本质
“诗教”(Shī Jiào),即通过诗歌进行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它究竟应该“教”什么,是一个内涵丰富且贯穿古今的问题。其核心目标不仅仅是教授诗歌本身的知识,更是通过诗歌来塑造人的品格、陶冶情操、提升智慧。
具体来说,“诗教”应该“教”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言”与“文”:诗歌的语言艺术"
"语言文字基础:" 学习诗歌有助于掌握精练、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文字,提升词汇量、语感和修辞运用能力。
"音韵格律之美:" 了解和感受诗歌的音韵、节奏、格律(如平仄、对仗、押韵),培养对语言音韵美的感知力。
"篇章结构:" 学习不同体裁诗歌的结构特点,如五言、七言、绝句、律诗、词、曲等,理解其内在的韵律和布局。
2. "教“情”与“性”:诗歌的情感与思想"
"体悟情感:" 通过阅读和吟诵,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如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忧思感怀等,培养共情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理解思想:" 把握诗歌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如家国情怀
相关内容:
作者:树 才
“诗教”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一个词,一个概念,依我看,更是一种理想。这种理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孔子。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低着头,匆匆走过;孔子问:“学《诗》乎?”孔鲤答:“未也。”孔子于是说:“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学诗你怎么说话?”孔鲤听了父亲的话,便乖乖地回去学习诗文。这里的《诗》,就是《诗经》。不学诗真的就不会“说话”吗?这倒没那么严重。一个文盲,说话还说得好好的呢!可见,把“言”翻译成“说话”,还是不那么妥帖。我认为把“言”翻译成“表达”,也许更合适。说话,正是最直接、最日常的“表达”方式。
诗教究竟“教”什么?于是就有了答案:教“表达”。
中国古代的诗,与歌和舞相互融合,就是对人类内心情感的立体表达。也就是说,诗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不学诗无以言”的“言”,既是指“表达”的行为,也是指要表达的“东西”。言为心声,如果不学习“诗”,一个人就无从表达“心声”。用什么表达?用语言符号。对中国人来说,这种语言符号,就是一粒粒汉字。
那么,为什么非要用“诗”来“教”呢?诗教,依其本义,就是“诗歌教育”。这是因为,诗歌是语言的最高(指水平、境界)的、最妙(指意义、意味)的表达。人们通过说话,互相问候,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人们通过诗歌,放飞想象,创造意义,表达沉默(诗,经常就是说不出来的内心声音,它们沉默着)……语言的“说话”功能,就这样被“诗歌”超越过去了,抵达了另一种境界;语言的物质“符号”,就这样被诗歌妙用成了“精神”产品。诗歌,看上去毫无直接的实际效用,却能让语言不断地更新自己,更富于表现力、感染力和创造力,从而影响和塑造人类的情感价值。
说到底,人类是“情感地”存在着的;而诗歌的最大用处,就是帮助人类表达情感。
可以想象,在孔子的时代,诗教是一种“家庭教育”。《诗经》的内容,就是风、雅、颂;它们是诗歌的三种形态或功能:记事、抒情、赞美。如今,教育更多地是在“学校”进行,所以学校就成了诗教的主要场所。理想地说,诗教的工作,最好同步在家庭和学校开展。学校(老师和进校讲诗的诗人)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但家庭(父母和其他亲人)才是鼓励孩子们“表达心声”的关键力量。学校和家庭互相支持,老师和父母共同介入,孩子们“写诗”的语言兴趣和表达能力才能提高。
从2014年开始,出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做起了诗教的努力。我认为,一个孩子开始“说话”时,就在开始“说诗”了。孩子说出的是“话”,同时也是“诗”,只是孩子不在乎,大人也不察觉,于是这些“诗句”就随风飘散了。可以说,落笔写诗之前,一个生命早就在经历诗了。孩子会不会写诗?一首诗是怎么写出来的?怎样才能叫一首好诗?……瞧,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我能真切地感到,当孩子们自由地使用自己的语言,去写出自己的心声时,他们是异常快乐的。这就是表达给予他们的快乐。孩子们会写诗,不只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事实,一种语言天赋。
诗教“教”给孩子们的,应该是爱(对世界万物的爱的感觉),是语言(对言语的自由使用)。我的诗教之法,其实是不教之“教”。我只是挑选一首好诗,跟孩子们一起分享,一起细细品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感觉慢慢就放松了,身心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一种想象状态,他们的胆子一放开,现场一点拨,一鼓励,诗的形象就像鸟儿一样自己飞来了。要我说,我只是在“帮”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写出”诗来。诗是孩子们写的,完全是他们的语言天才。
教孩子们写诗,首先要让孩子们感到一首诗的有趣,写一首诗的好玩。这样,写诗的过程,就是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可以让孩子们放开手脚,尽情想象,鼓励他们做各种各样的语言游戏。如今小学生的课业压力已经不小,我们做诗教,决不能再去增加孩子们的负担。
现在诗教的尝试已经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今年9月底浙江举办首届中国诗教大会,一定会碰撞出更多更精彩的诗意花火。
(作者系当代诗人、翻译家、文学博士)
来源: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