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数,鱼子酱、鹅肝领衔,揭秘这些新特产背后的故事
“中国有数”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事物非常出色、有特色、值得称道。你提到的鱼子酱、鹅肝等高端食材,确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西方餐桌上的“标配”,被视为奢华的象征。
那么,这些曾经被视为“进口货”的食材,现在是否可以被称为中国的“新特产”了呢?
这需要从几个角度来看:
1. "养殖与生产:" 中国现在确实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和鹅肝生产国之一。我们有大量的鲟鱼养殖基地(虽然野生鱼子酱的获取是非法的,但养殖鱼子酱是合法的),也有专门的鹅肝养殖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生产"这些产品,并且产量巨大。
2. "品质与标准:" 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食品加工工艺和品牌意识的提升,中国生产的鱼子酱(特别是养殖鱼子酱)和鹅肝,在品质上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比如混合鱼子酱、特定品种的鹅肝风味等)。一些中国品牌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认可。
3. "“特产”的定义:" “特产”通常指一个地区具有独特自然条件或传统工艺生产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从这个严格定义来看,将鱼子酱和鹅肝直接称为中国的“特产”可能有些牵强。它们的生产技术很多源自西方,虽然现在在中国
相关内容:
视频加载中...
曾经被视为高端进口商品的鱼子酱、澳洲坚果、鹅肝和抹茶,如今不仅在中国生根发芽,还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供应者。
全球60%的鱼子酱产自中国,预计到2030年,中国鱼子酱的消费量将增长至100吨;澳洲坚果的国际市场供给,近80%来自中国。在山东临朐县,年产5000吨的鹅肝占据了全国产量的70%,位居亚洲第一。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的抹茶单体车间是全球最大的,其产品涵盖国内30多个城市和4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从无到有,从进口到出口,“中国新特产"正在重新定义全球食品贸易格局。(陈庆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