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滑稽戏,一笑间尽显中国农村变迁之路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滑稽戏,一笑间尽显中国农村变迁之路"/

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通过主人公陈奂生对“吃饭”这一日常行为的关注和态度变化,巧妙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这部作品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辛辣讽刺的笔触,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风气的转变。
以下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滑稽戏如何通过“吃饭”展示中国农村的变化:
"1. 从“票证时代”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剧作背景:"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在此之前,由于物资匮乏,“票证时代”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人们需要凭票购买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吃饭”成为一件需要格外小心翼翼的事情。 "剧中表现:" 陈奂生在剧中有多次关于“吃饭”的描写,都体现了票证时代的痕迹。例如,他小心翼翼地保存粮票,担心不够吃,甚至为了多吃一口饭而想方设法。这与剧终时,市场上商品丰富,人们可以自由购买食物形成了鲜明对比。剧终时,陈奂生拿着钱就能买到各种好吃的,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这象征着票证时代的结束和市场经济的确立。
"2. 从“温饱问题”到“吃饱吃好”的转变:"
"剧作背景:" 改革

相关内容:

中新网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 应妮)“吃饭是个问题,问题不是吃饭,不是吃饭问题”……伴随着陈奂生的喃喃自语,常州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日前在中央戏剧学院东城校区实验剧场上演,参加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展。

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剧照。 剧团供图

该剧借取了作家高晓声小说中的文学人物形象“陈奂生”,紧扣“吃饭”这一主题,以农民陈奂生及其子女在改革开放后的人生历程为线索,展现了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剧选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几个重要时间段,围绕土地、粮食、吃饭问题,讲述陈奂生和他的三个子女生活越来越好的故事。“陈奂生一家的故事,是无数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发展的生动缩影,既具有家国情怀,又充盈人生况味,让观众在笑泪中触摸历史温度。”江苏常州市滑稽剧团负责人说。

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剧照。 剧团供图

该剧由王宏、张军编剧,胡宗琪执导,自2018年首演以来已在全国演出200余场,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接下来,《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将赴成都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角逐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完)

发布于 2025-09-30 05:13
收藏
1
上一篇:秀我中国|抗衰美食大盘点,好好吃饭,延缓衰老,这几种抗衰食物你不可不知 下一篇:品味人生,吃饭中的智慧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