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看蒙自|一碗米线,跨越“桥”接中外风情

外眼看蒙自|一碗米线,跨越“桥”接中外风情"/

這是一篇以「外眼看蒙自|一碗米線“橋”接中外」為題的短文,從外部觀點出發,探討蒙自米線的文化橋樑作用:
---
"外眼看蒙自|一碗米線“橋”接中外"
作为一名对亚洲文化充满好奇的外国人,我的旅程中,总希望能品尝到地道的风味。来到中国西南边陲的蒙自,一碗看似寻常的米线,却给我带来了远超味蕾的震撼与思考。
初到蒙自,就被当地人“一天也离不开米线”的说法所吸引。于我而言,米线是面条的一种,但蒙自米线,则完全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细如发丝,洁白如玉,口感爽滑弹韧,与云南特有的酸笋、酱料、配菜等融合,构成一种复杂而和谐的风味体系。这味道,既有南洋风情的影子,又带着浓郁的本土印记,与我所熟悉的意大利面、日式乌冬等截然不同。
品尝米线的过程,仿佛是一次穿越地理与文化的旅行。它的“桥梁”作用,首先体现在味蕾的体验上。蒙自米线的酸、辣、鲜、香,是对当地气候、物产和居民热情的直接反映。酸笋的异国风味,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找到一丝熟悉的刺激;而猪脚、

相关内容:

视频加载中...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滇南小城。9月7日至9日,参加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的部分外宾来到蒙自,开启一场别具韵味的文化与美食之旅。

百年的历史变迁中,饮食文化千变万化,但蒙自过桥米线凭借对古老技艺的传承延续至今。蒙自因此被称为“中国过桥米线之乡”,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蒙自这片土地上,与旧时光对话,品尝舌尖上的美食。期待蒙自过桥米线成为连接各国的友谊之桥,促进交流的文明之桥,面向世界的开放之桥。

记者:李小卉 穆序尧 王革军 王贤思 孙逸轩 卢宥伊

摄制:罗新才 吴松江 陈文刚

部分素材来源:蒙自市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于 2025-09-30 15:43
收藏
1
上一篇:外眼看蒙自,一碗米线,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味蕾之桥” 下一篇:商场的排队王揭秘,为何三家日料店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