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8日电(谢小青)“我买了件毛衣到了,这是取件码。”清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岩花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刚开门,村民杜培训早早地取到了网购的换季衣物。
“以前取快递要跑镇上,来回半天。现在村口就能取,还能顺道办社保、咨询贷款,太方便了!”她乐呵呵地说。这家小小的快递站点,正是夷陵区精心编织的城乡商业网络中最活跃的末端节点。

9月24日,夷陵区成功获评2025年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凭借在商业网点、物流配送、电商流通领域的系统性建设,打造出覆盖城乡、高效协同的县域商业体系,为全国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可复制的“夷陵经验”。2024年,该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9.24亿元,同比增长5.7%,展现出强劲的消费活力。
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夷陵区城区、山区、库区等多种地形并存,自然景观丰富,农产品多样,但复杂地形也曾是发展的桎梏。村落分散,物流成本高,农民消费不便,优质农产品也难以走出大山。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短板。

“破解难题,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重构。”夷陵区经信商务局副局长应威表示。由此,一项以“三级体系”为核心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蓝图逐步清晰。
在城区,夷陵万达广场、长江市场等5个区级商贸中心拔地而起,引入了海底捞、星巴克等64家首进品牌,成为消费升级的引擎。在乡镇,11个以万富商贸为核心的乡镇商贸中心实现连锁化运营,保障了服务标准。最关键的一环在村级,182个像岩花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这样的便民店,被赋予了超越传统快递点的功能——整合寄取快递、办理社保、金融等服务,成为深入乡村的“毛细血管”。
如果说商业网点是“骨架”,高效物流则是“血脉”。

走进夷陵区电商寄递物流智慧公共配送中心,只见一件件包裹在智能分拣线上快速流转,准确落入对应区域格口,准备发往全区13个乡镇(街道、试验区)的182个村级服务网点。
“我们优化了13条配送线路,快件从区级中心直达村级网点,农村居民寄取件时间平均缩短60%,区到村基本实现‘次日达’。”宜昌立信物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姚文军介绍道。
据夷陵区经信商务局副局长应威透露,目前全区已建成3个区级物流配送中心、49个乡镇快递网点、182个村级服务站,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100%全覆盖。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创新开发的“货郎儿”智能监管小程序,有效解决了快递进村易丢件、错件等问题,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该模式已入选全国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工业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彻底畅通,立即为夷陵特色农产品插上了“云翅膀”。
“宝宝们,我们雾渡河镇是世界猕猴桃原产地,看,这就是正宗红心猕猴桃,果形饱满,外绿里红。”近日,一场助农直播在夷陵区观音堂村明富合作社的果园里进行。观音堂村党支部书记张培琼和窑湾街道的自媒体达人“窑湾丫头”化身主播,在镜头前热情推介。
历时两个小时的直播,累计吸引超过5万人次观看,点赞互动量高达20万次,累计成交订单300余单,销售额近5万元。
这样的火热场景在夷陵区已成常态,直播间里,春茶毛尖飞向全国;电商平台上,柑橘走出三峡。目前,全区拥有4000余家网络市场主体,5家销售额过亿元的电商企业,培育了2个市级直播电商基地。其中三峡电商物流产业城、夷陵区宜茶集团茶业电商湖北萧氏直播基地入选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村播学院)典型案例。2024年,全区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23.9亿元,同比增长43%,电商已成为推动当地农产品上行的重要引擎。
从山区县城到全国县域商业“领跑者”,夷陵区用实践证明:打通城乡商业脉络,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畅通,县域商业就能迸发勃勃生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