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9年建设,九绵高速全线通车。对53岁的官胜而言,这条蜿蜒在川西北群山中的高速公路,不仅是他的职业巅峰之作,更承载着一段跨越几十年的家族传承。
官胜曾许下一个温暖的心愿:九绵高速通车后,他要亲自驾车载着89岁的母亲从成都跑一趟九寨沟。在他心中,母亲也相当于参与了这条高速的建设。
九绵高速通车前夕,官胜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专访。

官胜带着母亲在九寨沟散步
官胜,是九绵高速JL1总监办总监理工程师,一家人中有五位是“路桥人”。这段家族与公路的不解之缘,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原籍都江堰的父亲参与了成阿公路(成都至阿坝)建设,之后一直扎根阿坝州,结识了同为“路桥人”的母亲,夫妻俩后来在阿坝州工作至退休。官胜和哥哥、姐姐5人都在阿坝州长大,受父母影响,他和两个姐姐也成为了“路桥人”。
自1997年大学毕业,官胜作为“路桥人”已有28年,参与修建的高速公路达6条,而九绵高速是他参与时间最长的一条。扎根九绵高速建设9年,为了工作,也为了尽孝,2023年,官胜将母亲接到九寨沟县生活了近两年时间。
尽孝:
扎根九寨沟九年,他带着八旬母亲修九绵高速
2016年10月,官胜作为九绵高速JL1总监办总监理工程师,开始参与建设九绵高速。
家在都江堰,从九寨沟回家一趟,车程需8个小时,除了年休或者春节等节假日,他都扎根在九寨沟,平时多是妻儿到九寨沟与他团聚。
官胜共有五兄妹,他是老幺,家中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跟着官胜的姐姐在都江堰居住。在官胜的记忆中,自从母亲退休后,经常提及在阿坝州工作的经历。

官胜带着母亲在都江堰散步
“母亲在阿坝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才回到都江堰,她对阿坝有着很深的感情。”官胜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尽管母亲从未主动提出要回阿坝看看,“但我们能感受到她的牵挂。”
参与修建九绵高速,官胜知道时间将会以数年计算,他也有了一个想法,把母亲带在身边在九寨沟居住一段时间。但是,他知道这需要各方面条件都成熟。
“这个事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促成,有时我说起的时候,母亲可能身体不好,因此,带母亲一起到九寨沟居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官胜回忆,直到2023年5月,各方面条件成熟后,他才将母亲接到自己身边。
官胜专门在生活比较方便的地方租了一间大房子,平时他到工地一线忙活,母亲就自己买菜煮饭。
“母亲身体比较硬朗,现在都能自己买菜煮饭,而且对于生活在工作了一辈子的阿坝,母亲也没有任何不习惯。”官胜说,母亲在和他一起生活近两年后,目前已回到了都江堰。
这种陪伴,既是尽孝,也是让母亲以特殊方式“参与”并见证九绵高速的建设。
传承:
父亲参与修建成阿公路,一家五人是“路桥人”
官胜一家与公路的不解之缘,还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他的母亲在阿坝州工作了一辈子,父亲也在阿坝州工作了大半辈子。而且,父母都是“路桥人”。受父母影响,他后来也走上了“路桥人”的道路。
上世纪50年代,官胜的父亲参与修建了成阿公路(成都至阿坝),这是四川首条通阿坝的干线公路,工程建设历时4年8个月,通车后结束了阿坝无公路的历史,被当地群众誉为“生命线”。
成阿公路通车后,官胜父亲留在阿坝州工作,并结识了同为“路桥人”的母亲,两人从此扎根阿坝,结婚生子。官胜和哥哥姐姐五兄妹,均是在阿坝生活长大,两个姐姐同样选择做“路桥人”。
“父母都是‘路桥人’,天天耳濡目染,我们当子女的,受他们影响很大。我读大学时,专业也选择了土木工程,毕业就当了‘路桥人’,所以我们一家有5人是‘路桥人’。”官胜说。

九绵高速
1997年大学毕业后,官胜作为技术员参与修建了三州通县油路,2002年,他进入四川省公路院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从2002年到现在,一共参与修建了6条高速公路,包括达渝高速三期、西攀高速、乐宜高速、达万高速、雅康高速、九绵高速。
“父亲当年参与修成阿公路,我现在参与修建九绵高速,这可能就是一种传承吧,九绵高速也是我待的时间最长的一个项目。”官胜说。
讲述:
从传统工艺到全机械化,“上一条路学一条路”
九绵高速建成通车,对于扎根这条高速9年的官胜来说,就像见证了自己的孩子“长大”。
不过,他也是“上一条路学一条路”。
“这条高速公路,在我心目中,建设确实非常不容易,因为它是处在传统工艺向全机械化施工这个方向的过渡期。”官胜说,建设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多困难,都是靠团队相互协作、沟通,然后把问题解决,顺利地把工程向前推进。
白马隧道是九绵高速全线的控制性工程,隧道为13公里的特长隧道,全隧岩层主要为千枚岩和炭质板岩,又是低瓦斯隧道,隧道埋深最大达到1092米,穿越7个断层,设计V围岩达到71%,实际施工过程中V围岩达到97%。


九绵高速白马隧道
官胜回忆,白马隧道的建设给他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最开始采用钻爆开挖,就是传统工艺,使用人工钻爆开挖,然后立钢架,全是人工操作。
“现在我们开挖是采用三臂凿岩台车,然后用拱架台车立拱架,喷浆也是湿喷机,不再是人工喷射,而且二衬施工也是全液压自动分仓浇筑台车。”官胜说,“所以修建九绵高速整个跨度,给我感受很深,机械化让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了。”
官胜说,作为监理单位,合同上约定监理团队是32人,配备了16名专业工程师,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最高峰时团队共达到了三十多人。他们团队的主要责任是对工程质量、安全、环保、进度、合同等进行监督管理,但是,随着新的工艺出现,他们也要不断学习这些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执行监理服务工作。
“针对我们监理来说,那就是‘上一条路学一条路’,一直都在学习。”官胜说,随着工艺的升级换代,以后可能会实现全智能化施工,比如隧道无灯化施工,根本就不用电了,机器人咔咔咔就干完了。
期盼:
开车带老母亲跑一趟,看下这条路带来的新气象
扎根一线参与修建九绵高速长达9年,又是在阿坝生活长大的官胜对全线通车充满了期盼。
“以前从九寨沟到成都要8个小时,通车后只需要4个小时,早上出发到成都吃午饭,下午办完事吃了晚饭,还可以回九寨沟。”官胜说,而且,九绵高速建成通车,当地农产品能够及时地实现运输,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会大大提高。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九绵高速起于九寨沟县郭元乡(甘川界),串联起九寨沟、平武、北川、江油,最终止于绵阳市游仙区张家坪枢纽,接G93成渝环线高速公路。


九绵高速
“对于游客来说,(以后)不仅可以坐飞机、高铁游九寨,自驾游也同样便捷,还可以沿途游览,还可以感受到阿坝州的建设发展。”官胜说。
现在,他有一个想法,九绵高速通车后,驾车带上相当于也参与了建设的老母亲,一起沿九绵高速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这条路带来的新气象。
红星新闻记者 汤小均 王明平 摄影报道
编辑 欧鹏
审核 任志江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