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英式橄榄球国家队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要和大家聊一聊亚洲英式橄榄球运动的绝对霸主——日本。
为什么要聊这个?因为日本人对于英式橄榄球的狂热,恰恰暴露了日本民族的一些独特性格。
英式橄榄球是什么运动?一句话:硬碰硬的男人游戏。
比赛中大规模冲撞、抱摔、堆叠争球比比皆是。
和美式橄榄球不同,英式橄榄球运动员身上没什么护具,意味着受伤风险极高。

女子英式橄榄球运动员血流满面
脑震荡、肩关节脱臼、膝盖韧带撕裂,几乎是家常便饭。
如果按照“受伤率”来排名,足球、篮球、甚至摔跤,都要远远低于英式橄榄球。
正因如此,它有个响亮的外号——“勇敢者的游戏”。
这个项目的激烈程度,有时候甚至会失控。
英国曾经就出现过一场橄榄球比赛,双方球员打着打着直接从拼抢变成斗殴,几十条大汉混战在一起。一只警犬冲进场内试图冲散打架的人群,结果被某位球员咬了一口,夹着尾巴落荒而逃……这种荒诞故事,足以说明英式橄榄球的残酷和疯狂。
按照常理,在亚洲最适合发展橄榄球的,理应是中国。

日本英式橄榄球联赛宣传画
人口基数大,尤其是山东、河北、辽宁这些地方,人高马大,身体条件优越,看起来比日本更像是天生的橄榄球苗子。
蒙古人也有摔跤传统,从力量对抗的角度似乎也更接近橄榄球。
可现实却恰恰相反。真正敢拼命、最热衷这种“硬碰硬”的运动的,不是中国人,不是蒙古人,而是身材矮小的日本人。

日本英式橄榄球联赛
01、
日本人到底有多热衷英式橄榄球?
在亚洲最高水平的亚洲橄榄球锦标赛上,日本队几乎垄断了冠军。
放眼全球,日本队在世界橄榄球联合会官网的排名稳定在第十三位,遥遥领先于亚洲其他国家。
相比之下,中国队的排名在九十名开外。

世界橄榄球联合会的官网截图
甚至,世界橄榄球联合会的官网语言只有四种: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日语。
能被单独列入官方语言,足见日本在橄榄球世界中的分量。
更夸张的是,日本不光是成绩好,还建起了全亚洲唯一的职业橄榄球联赛,而且是三级联赛体系,全国共有26支职业队。
对比之下,中国的篮球联赛CBA加NBL也才28支球队,还没做到三级体系。
而日本橄榄球联赛下辖的这些球队的运营状况也非常健康。

日本60岁的老大爷都玩英式橄榄球
比如浦和橄榄球俱乐部,2019年竟然盈利了4亿日元(约合2000万人民币),盈利能力甚至超过了中国大多数中超和CBA俱乐部。
在竞技层面,日本队更是创造过震惊世界的奇迹。
2015年英式橄榄球世界杯,日本队在小组赛中击败了两届世界冠军南非队。
最后时刻连续进攻,最终以34比32逆转成功。这个冷门被称为“世界杯史上最震撼的一战”。
如果换个类比,差不多就等于中国男足在世界杯小组赛生死战里,以6:0横扫后来夺冠的西班牙。
想象一下这种画面,足够让人热血沸腾。
反观中国,因为橄榄球长期不是奥运项目,国内体育部门一直不重视。

七人制橄榄球女子比赛,中国队身材真的很高大
基本上只是几所大学自娱自乐。
直到2016年七人制橄榄球被列入奥运项目,国家才由山东牵头开始发展,主要还是发展女子项目。
原因也很简单:男子方面,日本水平实在高得太多。
这就显得格外讽刺。按身体素质而言,山东人完全碾压日本,可在橄榄球赛场上,差距却是天壤之别。

国内更喜欢太极拳这类的运动
02、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其实并不复杂。
从整体上看,中国人普遍不喜欢高风险的身体对抗运动。
乒乓球、羽毛球、跑步这类安全系数高的项目很受欢迎。
但一到足球、篮球、橄榄球、冰球这种“动不动就受伤”的运动,大多数华人的态度都是敬而远之。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国内,海外华人社区也一样。
以新加坡为例,华人占人口七成以上,但国家队里华裔球员比例却很低。

新加坡男足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华人普遍不爱玩身体对抗性强的运动。
而日本人,恰恰相反。
别看他们平时安静有礼,但在骨子里有着武士道的传统。
武士道强调荣誉、牺牲和拼搏,这种精神很容易与橄榄球的血性和集体作战相契合。
日本传统体育项目,比如柔道、剑道、相扑,本质上都是身体对抗极强的运动。
几百年来,这种文化氛围已经内化为民族性格的一部分:迎着痛苦冲上去,才算成长。
这种精神延续到了现代教育。
日本的中学、高中几乎人人必须参加运动社团。

日本高中生棒球比赛
打球、摔跤、练剑,都是成长的必修课。
“不运动=不合群”几乎是社会共识。孩子们从小就在这种环境里长大,学会了承受身体的冲撞与磨炼。
在这样的土壤里,橄榄球自然能够生根发芽,并且一旦流行,就能迅速壮大。
更重要的是,日本社会对运动员的尊重度很高。
一个学生如果体育出色,会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样受到认可。
社会不会贴上“读书不行才去搞体育”的标签,而是把他们当成值得尊敬的职业。
03、
所以,当我们在感叹中国足球、橄榄球为何长期落后于日韩时,答案其实很简单:中国人整体上不热爱身体对抗,而日本人却把它视为人生必修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