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浇块垒
“酒浇块垒”指用饮酒的方式来排遣心中郁积的愁闷、愤懑或不平之气,核心是“借酒消愁”,侧重通过外在方式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

其背后有文化典故: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东晋名士王忱曾说“阮籍胸中块垒,故须酒浇之”。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身处魏晋乱世,因不满现实又无力改变,常借醉酒逃避纷争、抒发胸中郁结,“酒浇块垒”便由此而来,后来成为文人抒发失意情绪的经典表达。

反义词:心无芥蒂
“心无芥蒂”指心中没有像细小杂草(芥蒂)一样的隔阂、不满或忧虑,形容人心胸开阔、内心坦荡,与“酒浇块垒”的“借酒消愁、心怀郁结”完全相反。
对应的故事可参考《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与公孙述是同乡,早年两人交情不错。后来马援投奔刘秀,公孙述在蜀地称帝,马援受刘秀委托去探望公孙述。公孙述却摆起皇帝架子,对马援礼遇虽厚却显疏远,马援感慨“天下雌雄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而刘秀见马援时,却衣着随意、坦诚相待,与马援同坐论事,毫无帝王的隔阂感,马援当即认定刘秀是能成大事之人,从此忠心辅佐。刘秀对马援的“心无芥蒂”,正是“胸怀坦荡、无隔阂忧虑”的体现,与“酒浇块垒”所代表的“心怀郁结”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