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九大定情信物,感受一下跨越千年的浪漫。
一.发簪
正妻之物,寓意结发夫妻。男子送女孩子簪子,就相当于现在的求婚。汉武帝曾经用李夫人的玉簪来搔头,就是挠痒痒,所以簪子也叫玉搔头。据说南京博物院国宝级的文物金蝉玉叶发簪价值九亿,堪称史上最贵的痒痒挠。明朝求婚喜欢送缠花金簪。清朝表白喜欢点缀工艺金簪。论首饰的绝美配色,那还得是中国的老祖宗,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二.钗子
相伴之物,寓意莫失莫忘。一根的叫簪,两根一对的叫钗。相爱的两个人如果要分离,女子会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留给自己,一半赠予对方,他日重见再把钗合在一起,白首不相离,这便是合拆,李清照的钗头凤词牌名就源自于此。像钗子这种成双成对的定情信物在古代很多,比如南京博物院珍藏的汉代长毋相望银带钩。给簪钗加上装饰那就是步摇,一步一摇,一步一欢喜。《女史箴图》中著名的花枝步摇,那一束繁花盛开在美人头上,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把步摇作为定情信物,才会实现白居易写的“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三.木梳
寄情之物,寓意白头偕老。送梳子代表非你不娶,结发夫妻约定终身。古时女孩子出嫁之前,常有家人为其梳头,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古代太子纳妃聘礼中必定有象牙梳蓖。赠而木梳,从青丝到白头。
四.香囊
寄思之物,寓意心有所属。偷香偷香偷的就是香囊的香。《红楼梦》中黛玉和宝玉以香囊私定终身。安史之乱杨贵妃被赐死后遗体全无,仅留胸前的香囊完好无损。唐代的金银镂空香囊,佩戴香囊的时后人会动车会颠,但是里面的冷香丸竟然永远不会掉出来,比西方的识别平衡的陀螺仪技术领先一千多年。西晋女子贾午与美男子韩寿偷偷约会,被亲爹给发现,就是因为闻到了男方身上的奇香,成为史上最早的办公室恋情。
五.戒指
定亲之物,寓以天作之合。戒指定情并非源于西方,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戒指,宋朝就已经流行将戒指作为婚礼的三金之一了,金手镯金戒指和金帔坠作为聘礼。
六.珍珠
倾心之物,寓以相伴一生。女人如果只能拥有一件珠宝,那就是珍珠。珍珠如美人,美人如珍珠。宋朝以后的中国人特别喜欢给爱人送珍珠,因为金银是死的,而珍珠是活的。中国历史上规格最高的凤冠,唯一的一顶十二龙九凤冠,四百多年过去,它上面的3588颗珍珠依然真真切切珠珠入心。而一千年前的《宋仁宗后坐像轴》画中,女子妆容是当时非常流行的珍珠面靥妆,珍珠的温润非常符合宋朝人高雅克制的审美。
七.宝玉
盟誓之物,寓意情意永固。男子送玉与女子做定情信物,只为见玉之时如见其人,以玉通情,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玉连环表示爱情永不终结,是寄托感情的符号,如果一个不爱的要分离,便是玉碎连环不在。古代用玉如意给新娘子挑盖头,普通人用秤杆替代,所以叫称心如意。
八.同心结
忠贞之物,寓意永结同心。在明朝婚书必附同心结,这是专属他们的防伪码。在宋代婚俗中,同心结是牵巾仪式的必备之物,新人各执同心结两端,道行相牵才能完成拜堂仪式。要注意的是同心结一旦送出,便不可以轻易解开,古史记载,解婚仪结者三年内必离,所以同心结一定要送给心中最重要的人。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天不老情难绝。
九.罗帕
爱慕之物,寓意两情相悦。在古代最常见的定情信物就是手帕,《西厢记》里面张生与崔莺莺就是因为手帕题诗结缘。林觉民的绝笔信《与妻书》就是写在手帕上的。《红楼梦》里宝玉把贴身的旧手帕送给林黛玉,帕上点点泪痕胜似千言万语,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之。
都说浮生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当重新凝视这些古老信物时,触摸到的不仅仅是雕琢的纹样,更是古人对爱情的郑重与虔诚。愿这九种终世浪漫,半您一生一世,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