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揭秘“重阳节”名称的由来与意义

农历九月初九,揭秘“重阳节”名称的由来与意义"/

农历九月初九被称为“重阳节”,其名称主要源于这一天两个数字“九”的重叠,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九”相关的特殊含义。
具体来说,原因如下:
1. "数字“九”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九”被认为是阳数中最大的数字,象征着阳刚、崇高、稳固。例如,古代的“九五之尊”就指帝王,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九九”即为“重阳”,两个最大的阳数相叠,寓意非常吉利,象征着阳气最盛、万象更新。
2. "与“阳”和“长”的联系:" “重阳”即“双阳”,强调阳气之重。此时节正值秋末冬初,是阳气回升、阴气渐衰的转折点,人们庆祝重阳,也寄寓了对阳气的崇尚和对生命力的赞颂。 “九九”与“久久”谐音,因此重阳节也寓意着长久、长寿。登高望远,象征着生命的高远和长寿的愿望。
3. "日期的特定性:" 农历九月九日,无论是月还是日,都是九,数字上非常特殊和醒目,易于记忆和称谓。
"总结来说,“重阳节”的名字直接来源于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九九”数字的重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来源:【濮阳日报】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猜一猜,这首诗说的是哪一个节日?谜底是:重阳节。

这首诗的作者为明代诗人王灿。此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出了重阳节的景象,特别是异乡登高,满目黄花,让人生出淡淡乡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到底缘何叫“重阳”?历史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古人以“九”为阳数,日月逢九,两阳相重,名曰“重阳”,又称“重九”“双九”,或“九九重阳”。

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究竟始于何时?罗澍伟认为,“重阳”一词或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虽未形成节日,却有登高的风俗,意在崇拜山峦,以消祸避灾。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这样的思维逐渐淡化,求愉悦和祈增寿等“宜于长久”的意识日益加强。

魏晋以后,“重阳”的节日气氛渐趋浓重,到唐代形成民间节日,或登高望远,或舒展筋骨,或啸咏骋怀。唐代诗人王维更是写下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民俗内涵也日益丰富,并沿袭至今。

重阳节后,天气日渐寒凉,草木凋零。为告别春夏的勃勃生机,迎接秋收冬藏,明清时期又出现携酒至城郊痛饮的风气,与阳春三月的“踏青”相对应,谓之“辞青”。

时至今日,重阳节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老人节”。重阳节为何又叫“老人节”?罗澍伟说,“九”作为阳数之极,又被称“极阳”或“老阳”,“九九”与“久久”谐音,意味着长久、高寿。因此,从1989年开始,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3年7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是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标志着重阳节在国家层面获得认可。今年重阳节是我国第十二个法定老年节。

“中国传统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核心是晚辈对长辈的‘孝’,所以在过好新时代传统节日的同时,我们还应承担起延续中华文化记忆的责任,把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罗澍伟说。据新华社

本文来自【濮阳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布于 2025-09-28 10:27
收藏
1
上一篇:农历九月初九,揭秘“重阳节”的由来与缘由 下一篇:油菜花品种大盘点,探秘油菜花及其多样品种分类【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