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常食这2种水果,天然“解郁丹”,助力校园融入之旅!

自闭症儿童常食这2种水果,天然“解郁丹”,助力校园融入之旅!"/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征包括社交沟通障碍、受限兴趣和重复行为。虽然自闭症无法通过食物治愈,但健康的饮食可以支持整体健康,可能对改善某些症状有帮助。以下是一些可能对自闭症儿童有益的水果:
1. "香蕉":香蕉富含维生素B6和钾,这些营养素可能有助于改善情绪和神经功能。此外,香蕉还含有色氨酸,这是一种氨基酸,身体可以将其转化为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种有助于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
2. "樱桃":樱桃,尤其是酸樱桃,含有抗氧化剂和抗炎化合物,这些成分可能有助于减少焦虑和改善睡眠质量。研究表明,樱桃中的血清素水平可能有助于改善情绪。
虽然这些水果可能对自闭症儿童有益,但重要的是要确保他们的饮食均衡,包含各种营养素。此外,任何饮食上的改变都应该在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关于让孩子更好融入校园,除了饮食之外,以下一些建议可能有所帮助:
-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社交故事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孩子学习社交技能。 - "早期干预":尽早开始干预措施,如行为疗法、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必要的技能。 - "创建支持性环境":学校应该提供一个包容和支持性的环境,让自闭症儿童感到安全和受欢迎。 - "家长和教师的合作":

相关内容:

自闭症孩子在成长中常遇到学习、生活的种种难题,许多家庭因此备受煎熬。

中医讲,万病皆因阴阳失衡,自闭症也不例外。此病根在脑,与心、脾、肝、肾息息相关,尤其是肝郁气滞、脾胃虚弱、痰气郁结最为常见。

治疗时,我多从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化痰开窍入手。临床行医近四十载,除了辨证施治、开方调理,我常建议家长从日常饮食入手,给孩子吃些助益身心的食物。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两种适合自闭症孩子的水果,或许能帮上忙。

一、金桔

《中华本草》记载:“金桔辛、甘,性温,归肺经,能理气解郁,消食化痰。”简单点说,金桔能舒肝解郁、开胃生津,特别适合肝气郁滞、情绪不稳的孩子。

现代研究表明,它富含维生素C,尤其是霜降后的金桔,皮甜芯香,泡茶或直接吃都行。长期食用,有助于气血运行,让孩子心情舒畅。

不过,气虚的孩子不宜多吃,否则容易加重疲乏无力,家长需辨证食用。

二、乌梅

乌梅不仅是一种美味水果,更是用途广泛的中药。《本草纲目》称其“能敛肺、涩肠、止泻、生津。”它的作用主要有三:

1、疏肝理气:乌梅味酸,入肝经,酸能柔肝,助气血流通,改善郁滞。2、滋阴养血:阴血充足,心神才得安宁,有助于孩子情绪稳定。3、健脾和胃:促进消化,排除体内多余湿浊,避免痰湿阻滞气机。

当然,食疗只是辅助,关键还是辨证调养。

男孩,2岁7个月,家长发现他说话迟、行为单一已有半年多。回忆起来,孩子从1岁半后,发育明显偏了方向——喊名字没反应,嘴里偶尔蹦出无意义的单字,不愿和别的孩子玩。特别迷恋旋转车轮,每天能盯着轮子转上两个小时,要是打断,就会大哭大闹,难以安抚。晚上睡觉也不安稳,翻来覆去,还容易出汗。吃饭不太好,胃口小,长期挑食,偏好甜腻食物,大便稀溏。

家长带他去外院检查,医生评估后,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

刻诊:孩子面黄少神,山根隐青,喉间时有痰鸣,哭声尖锐刺耳,触觉敏感,剪指甲、理发都抗拒,睡时汗津津,小便清长。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细滑,关部尤甚。

诊断:自闭症(肝郁脾虚证,痰蒙清窍型)。开方:柴胡、白芍、党参、茯苓、白术、陈皮、石菖蒲、远志、鸡内金、钩藤等。

孩子的调养,三分治,七分养。除了中药,家长平时可以做些食疗,既能健脾化痰,又能疏肝解郁,温和滋养,日积月累,自然见效。

这里推荐两个简单易做的小方子,家长们不妨试试。

①金桔陈皮饮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帮助孩子胃口好、心情舒畅。做法:霜降后的金桔3枚(切半去籽)+ 陈皮2克,沸水冲泡,盖上盖子焖15分钟,温热后喝

适合孩子:容易脾气急躁、食欲不佳的小孩,晨起喝一杯,清清爽爽。

②乌梅山药羹

功效:滋阴养血,健脾助消化,改善睡眠质量。做法:乌梅肉10克+ 鲜山药50克,加适量水,小火慢炖成糊状,温热食用,可搭配主食一起吃

适合孩子:脾胃虚弱、容易夜里翻来覆去睡不安稳的孩子,晚餐搭配效果更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孩子的夜间安睡时间延长到5小时,大便逐渐成形,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了进一步帮助孩子开窍,加入了益智仁和九节菖蒲,增强开窍。

三诊:孩子开始能短暂地进行眼神接触,还能模仿拍手动作,偶尔主动拉衣示意需求,有了些许沟通的迹象。为巩固,我调整了方剂为丸剂,同时配合耳穴压豆(心、肝、脾区)。

什么道理?

患儿肝郁气滞是病根,脾虚痰阻是表现。肝气不畅,导致神魂不宁,所以出现情绪不稳;脾虚不能健运,痰湿内生,痰气上阻清窍,导致神志昏昧。肝木郁结,脾土受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表现为五迟五软的症状。

调理重在疏肝解郁,运脾化痰,同时加上益智开窍,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思维和情感。

中医“治神”思想治疗发育障碍,注重疏通气机,帮助脏腑协同运作,同时结合饮食和外治,形成整体治疗。特别是子午流注理论,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服药时机和行为训练,更符合孩子的身体特点——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后期还要补肾养精,预防青春期的情绪波动。

发布于 2025-09-28 03:28
收藏
1
上一篇:保胃健康,滋补肝肾——红果子的神奇养生之旅 下一篇:榴莲,穿梭时空的东南亚珍果,唤醒旧时光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