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之夜,烧塔奇观引发城市热议
“烧塔” (shāo tǎ) 这个词可以指代几种不同的事物,具体含义取决于上下文。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解释:
1. "民俗活动 - 烧塔节/烧塔山 (Folk Custom - Burning Tower Festival/Burning Tower Mountain):"
这是最常见的含义之一,尤其是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如福建、广东潮汕地区、浙江台州等地)。
它是一种传统的民俗节日活动,通常在特定的时间(如元宵节前后、农历七月某个晚上,甚至除夕夜)举行。
活动内容是在广场、山坡或特定地点用竹子、稻草等易燃材料搭建成高大的塔状结构(称为“塔”),然后在点燃塔底,让整个塔慢慢燃烧起来,直至烧尽。
"象征意义:"
"驱邪避灾:" 燃烧的火焰被认为可以驱赶邪祟,净化环境,带来吉祥和平安。
"祈求丰收/祈雨:" 在农业社会,烧塔有时也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关。
"庆祝丰收:" 在某些时候,这也是庆祝一年收成好的一种方式。
"社群凝聚:" 烧塔活动通常需要全村或社区的人共同参与,是增进邻里感情、加强社群凝聚力的重要方式。
相关内容:
来源:【赣南日报】
□赣州三中八(10)班 杨骏泽
若要问我最钟爱的节日,无疑是中秋节。
一轮皎洁的明月已悄然升起,宛如悬挂在天际的白玉盘,于赣江之上投下其温婉的倒影。江水依旧那般平静,偶尔有渔船驶过,划破水面,岸边的高楼大厦灯火辉煌,中秋夜,注定是一个灯火通明、温馨团圆的夜晚。
“烧塔”盛会即将拉开帷幕,这是家乡兴国中秋的习俗之一。白日里,人们用盖新房剩余的瓦片精心搭建起一座高高的塔,塔底堆满了干枯的枝叶,并浇上了助燃的汽油。在月光的洗礼下,这座塔仿佛东方的教堂与寺庙,既神圣又温暖,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每年的今日,都是家人难得相聚的时刻。阔别两个月之久的父亲终于回到我身边,这份团聚的喜悦难以言表。江边,人们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圈,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唰”!一抹绚烂的火光划破夜空,但并非塔火,而是“火炬手”手持火把,绕着人群奔跑,与每一位观众击掌,将红红火火的好运传递给每一个人。紧接着,“火炬手”迅猛地挥舞火把,点燃了塔底。瞬间,火焰如龙腾般窜至塔尖,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呼,随即又化作热烈的欢呼声。
火光与月光交相辉映,共同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尽管它们在这浩瀚的天幕下显得如此渺小。无数小火星从塔中的“小窗”中欢快地跳跃而出,仿佛在为这盛大的节日助兴。此时,不知是谁向空中撒下一把洁白的食盐,如同雪花般缓缓飘落进燃烧的塔里,塔火因此烧得更加旺盛。火苗再次猛烈地冲向塔顶,借助风势,瞬间将塔尖紧紧包裹。瓦片被烧得通红,映照着我们同样通红的脸庞。这红红火火,自古以来便是中华儿女心中好运与希望的象征。正是这团火,让我们紧紧相聚,团结一心;正是这团火,激励我们热爱生活,勇往直前;正是这团火,引领我们不断追寻美好,坚定前行……
转眼间,天际竟多了几分璀璨的星光——原来是河对岸放起了孔明灯。它们宛如点点繁星点缀着明月,又似明月陪伴着繁星,共同在这宁静的夜空中绽放光芒。我指着天空中那轮始终如一的明月,对父亲说道:“爸,今晚的月亮——真圆啊!”
今人虽不见古时之月,但今月却曾照耀过古人的脸庞。这份穿越时空的共鸣,让我们的心灵在中秋之夜更加紧密相连。(指导老师:叶晓华)
本文来自【赣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