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国家植物园内石蒜近日随雨水盛放,迎来一年中最绚烂的时刻。鲜红似火的花朵高举于绿叶之上,犹如植物的“多巴胺穿搭”,展现出独特的自然之美。
石蒜虽名陌生,但其别称“曼珠沙华”和“彼岸花”因富含神秘色彩而广为人知。该植物属石蒜科石蒜属,拉丁学名“Lycoris radiata”中,属名源自希腊神话海仙女Lycorias,种加词意为辐射状。其花形优美,鲜红色伞形花序具4-7朵小花,花瓣反卷并呈波浪裙边,花蕊细长外伸,宛若舞者翩跹。
记者了解到,石蒜与大蒜同科不同属,其鳞茎含多种生物碱,不可食用但具药用价值,如石蒜碱有抗癌、抗炎等功效,加兰他敏可用于治疗小儿麻痹症。全球石蒜属约10个二倍体物种,中国为分布中心,90%物种为我国特有,花色涵盖红、黄、白乃至蓝色渐变。
值得一提的是,石蒜也拥有“花叶不相逢”的特质。每到春夏交替之际,石蒜的叶片便会慢慢枯萎,进入一个短暂的休眠期。随着夏季带来了足够的高温以及充沛的雨水,石蒜的种球便会在某一日突然苏醒,并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地举起一支支的花序,绽放美丽的花朵。直至花果期的落幕,石蒜的叶片便会在秋季重新萌发。如此循环独特,民间视其为“永不相见”的象征,西方则称其为“魔法百合”或“飓风百合”。
这种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多省,常见于林缘、溪边,适应性强,易无性繁殖,常见于田埂院落。如今花卉市场亦引入外来品种,如南非尼润石蒜(又称“钻石百合”),花叶同存、花瓣厚实耐放,甚至出现跨属杂交新品种,丰富了观赏选择。
园方提醒游客请勿折枝,其汁液可能引起过敏,须避免触碰与误食。当前植物园内石蒜正盛,在杜鹃园和露兜岛都可寻觅其身影。若是错过,还可观赏于9-10月开放的另一种石蒜属植物——忽地笑。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通讯员:徐一大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马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