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焰焚城,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歌

烈焰焚城,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歌"/

“火烧圆明园”指的是"1860年(咸丰十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对中国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的毁灭性破坏和焚烧"。
以下是关于火烧圆明园的一些关键信息:
1.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英国和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合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清政府腐败无能":当时的清政府(咸丰帝在位)在军事上节节败退,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圆明园的地位":圆明园是清代乾隆年间开始建造,历经近一个世纪不断扩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被誉为“万园之园”,集中了中西建筑艺术的精华,收藏了大量的珍宝、书画、文物,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2. "过程":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 "洗劫与破坏":进入圆明园后,侵略军如入无人之境,大肆抢掠园内珍宝、古董、书画、家具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士兵们翻箱倒柜,将能拿走的都拿走,无法拿走的则任意破坏。

相关内容:


1860年秋,圆明园的金桂还飘着甜香时,老工匠阿和正蹲在“九州清晏”的廊下,细细打磨一尊汉白玉石狮。这园子他守了四十年,从少年时跟着师父雕梁,到如今能闭眼摸出每片琉璃瓦的纹路——大水法的铜兽首会在晨光里喷起彩虹,万方安和的汉白玉桥能映出整轮月亮,就连他亲手雕的那丛竹,叶尖还留着当年刻意刻下的露痕。


可这天的风裹着硝烟味。阿和看见穿红制服的洋兵闯进园门时,手里还攥着半块没磨完的狮爪。他想冲上去,却被管事的拽住:“命都要没了,护这石头有什么用?”


没用。洋兵的皮靴踏过嵌着宝石的地砖,刺刀挑开织金的帐幔。阿和躲在假山后,眼睁睁看着他们把珐琅瓶往布袋里塞,把字画揉成团扔在地上。有个士兵嫌玉雕摆件沉,竟抬手砸在石阶上,碎玉溅到阿和的手背,比刀子还疼。


更疼的在后面。当第一簇火苗从“正大光明”殿的窗棂窜出来时,阿和听见了木头燃烧的噼啪声,像无数根熟悉的梁柱在哭。火舌很快舔舐到他雕过的竹丛,汉白玉被烧得发烫,金桂树的叶子蜷成焦黑的团。他疯了似的想扑火,却被洋兵用枪托砸倒在地,只能趴在滚烫的地上,看着浓烟裹着火星,把半边天都染成了血色。


那夜的火,烧了三天三夜。阿和从废墟里爬出来时,石狮的脸已经被烧得模糊,他摸着凉透的石面,指缝里全是黑灰。后来有人问他,圆明园最可惜的是什么,他没说那些稀世珍宝,只说:“我雕的那丛竹,还没来得及让它沾上第二年的露水呢。”


许多年后,阿和把这段事画在纸上,末尾只写了一句话:火能烧了石头,烧不掉记着的人。



发布于 2025-09-26 04:58
收藏
1
上一篇:古人的智慧,揭秘古代洪水预报的神秘之道 下一篇:圆明园,万园之园烈火真相揭秘——究竟是谁点燃了那场滔天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