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还没开始,鸡公山已经提前把红旗插满整座山,游客从山脚一路走到山顶,手机相册里全是红色,连朋友圈都刷不出别的颜色。
有人算过,从进山大门到报晓峰,一共六千三百面国旗,全部用不锈钢绳固定,风再大也吹不乱。
景区保洁说,每天闭园后还要检查一遍,发现卷边立刻换新的,光这一项,假期七天就要烧掉二十万。

钱花得狠,效果也狠,十月一号上午十点,实时客流突破三万,系统直接报警,闸机口临时加派四十个保安。
很多人以为只是拍照打卡,进去才发现,自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山脚有免费脸贴,排队五分钟,脸颊印上小国旗;半山腰设置许愿墙,不到三小时,五千张心愿卡贴得密密麻麻,抬头一看,九成都是祝父母健康、孩子考学、自己多赚点钱。
没人组织,全是自发写,写完还排队拍照,生怕漏掉自己的那张。

最热闹的是烟火市集,五十个摊位,一半卖吃的,一半卖小国旗、红丝带、发光头箍。
烤肠十五块一根,比外面贵五块,买的人照样排长队。
摊主透露,食材成本没涨,涨的是摊位费,三天五千,不交就换别人。
算下来,一天卖三百根才能回本,可不到傍晚,箱子就空了。
有人调侃,这不是卖烤肠,是卖气氛,贵的那五块,就当买张国庆滤镜。

民族风巡游每天两场,上午十点半,下午三点半,路线绕山一周,演员加起来两百人,苗族的银饰、藏族的袍子、维吾尔族的花帽,一路敲鼓一路跳。
观众里三层外三层,手机举过头顶,信号被挤成两格。
演员小卓玛说,她平时在拉萨客栈做前台,国庆前被临时拉来,一天跳四公里,脚底全是水泡,可听到观众跟着喊扎西德勒,立马又不累了。
她说,这种感觉在景区也赚钱,在拉萨也赚钱,可在这里赚钱,像被几万人一起表扬。

有人觉得浮夸,可鸡公山确实吃到了红利。
官方数据,假期前三天,门票收入突破一千二百万,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
民宿老板老周最清楚,他家二十间客房,节前一个月就被订光,平时三百八,假期一千二,还是不带早餐的价格。
老周说,不是想宰客,是平台自动调价,订单多得接不过来,干脆把价格交给系统,爱住不住,反正有人住。
结果离国庆还有一周,房子就空了,想加钱都没房。

老周总结,红旗就是流量,流量就是钱,谁先到谁吃饱,晚一步连汤都喝不上。
热闹背后也有小插曲。
二号下午,山顶突然停电,缆车悬在半空,吊了三十六个人,队爬了四十分钟才全部救下。
现场视频一出,评论区炸锅,有人骂景区只知道挂旗不管安全,有人说明明是电力公司跳闸,别乱甩锅。

景区连夜发公告,停电六分钟,备用电源启动,缆车自动锁止,没人受伤,还给每人赔了两百块。
公告下面,点赞最高的一条留言是:红旗没掉就行,别的都能忍。
这句话被截图转了两万多次。
有人说矫情,可仔细想想,大家赶来这里,不就是为了看点红,找点仪式感。
平时上班挤地铁,下班挤菜市场,一年就盼这几天喘口气,要是连旗都挂得歪七扭八,谁还愿意掏门票。

鸡公山把旗挂得密不透风,就是把情绪价值一次性给够,让你拍照发圈的时候,不用修图也能收获一堆点赞。
这份安全感,平时买包买表都换不来,现在一张门票就能拥有,贵五十块也认。
假期结束,红旗不会马上撤,景区说至少要挂到十月底,让错峰出行的人也能拍到同款。
保洁班长老李说,他负责的那段山路,每天捡到的国旗不下两百面,有掉色的,有被雨淋坏的,全部统一回收,集中销毁,绝不二次使用。

老李不懂流量,只知道旗子被踩过就不能再挂,这是规矩。
有人问他累不累,老李嘿嘿笑,说看着满山的红,就想起当年在部队站岗,也是这么热乎,一晃三十年,没变味。
红旗迟早会撤,可热乎劲儿不会。
它留在照片里,留在心愿卡上,留在烤肠多收的那五块钱里,也留在老李的规矩里。
下一次假期,还会有新的红色,新的排队,新的涨价,可只要有人愿意赶早抢票,愿意顶着太阳爬山,愿意把心愿写得工工整整,这股热乎劲儿就断不了。
你手机里,有没有一张压箱底的红色照片?
翻出来看看,比任何滤镜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