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糕团,韧劲十足,皱褶间的传统韵味

重阳糕团,韧劲十足,皱褶间的传统韵味"/

这句话描述了一种食物(很可能是重阳糕,或者泛指某种糕团)的口感和外观。
"重阳糕 (Chóngyáng gāo):" 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糕点,尤其在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食用。通常用糯米粉制成,可以加入红枣、蜜饯、豆沙等馅料,也有不包馅的。 "团 (Tuán):" 指形状圆而厚。 "韧 (Rèn):" 形容口感有弹性,不易折断,但又不像橡皮那样过于硬。就是那种有点嚼劲,但不会太硬或太软。 "皱皱 (Zhòu zhòu):" 形容表面不平整,有褶皱或凹凸不平的纹理。
"所以,"重阳糕团韧皱皱" 这句话描绘的是:"
一块圆而厚的重阳糕,口感有嚼劲(韧),表面不平整,带着一些褶皱或凹凸不平的纹理(皱皱)。
这可能是因为制作工艺(比如层层叠叠压起来,或者发酵后表面自然形成褶皱),或者是因为放置时间较长,或者本身糕点的品种就如此。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描述,让人可以想象出这种糕点的样子和口感。

相关内容:



重阳节就要到了,重阳糕则是重阳节的标配。



“正月正,吃糕饼;二月二,撑腰糕;三月三,鲈鲤鱼来上岸滩;四月四,桃梅李子青滋滋;五月五,买条黄鱼过端午;六月六,裹只馄饨落一落;七月七,买只西瓜切一切;八月八,买点红菱剥一剥;九月九,糯米糕团韧皱皱,九个姑娘上苏州……”


糯米糕团


我们吴江老百姓口中一直流传着这首音韵婉转朗朗上口的民谣,也有不同的版本,如西横头人离浙江近,最后一句就演化成“十个姑娘上杭州”。不管怎样,这首民谣巧妙道出了吴江乡村各个月份的时令美食。不时不食,吴江人讲究吃时鲜货,因此各个节气也有了相应的美食代表。


重阳节


一至九个数字,以“九”为最大,歌谣也到此戛然而止。“九”在《易经》中被称为“阳”数,九月九,两个最大的数字重合,故为“重阳”,九九归一,古人认为这是个吉祥无比的日子。


九九重阳


重阳节吃重阳糕,似乎是全国各地流传最广最为普遍的风俗,“糕”谐音“高”,与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相契合,且有“步步高升”“高中状元”“高高兴兴”等寄寓着追求美好生活的讨喜口彩,自然也就成了人们普遍认同的节日美食。《吕氏春秋》中记载,重阳节,人们要祭天、祭祖,与除夕、清明、七月半并称中国四大祭祖节日。而重阳节,正是一年的秋收时节,仓廪充实,稻米流脂粟米白,人们开始欢欢喜喜享受一年的劳动果实——品尝新米,软糯柔韧,重阳糕自然也应时而生。


重阳节吃重阳糕


重阳节祭天祭祖


重阳糕在南朝时期已有记载,流传千年,各地重阳糕的式样与口味没有统一规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素以糕点闻名的江浙地区所流行的重阳糕也是五花八门,富有地方特色。但有一点,重阳糕与平时做的糕饼不同的是,它上面会覆盖掺杂一些时令花果,如桂花、板栗、枣子、花生、南瓜子、松子等,有的还会镶嵌上红丝绿丝猪油等以增强色香味与口感。


款式多样的重阳糕


苏州的重阳糕大多是五色糕,由各种颜色组成,五彩缤纷,非常养眼,如观前街上的黄天源、书院巷里的明月楼、十全街边的近水台等,都有重阳糕出售,大多是整条整条包装好,也有切成菱形状小块的,有的中间还夹杂了缸豆馅、红豆馅、黄豆馅等,这段时节,地里的豆子也到了成熟的时候,馅料自然也丰富起来。太湖之畔的东山,重阳糕也很有特色,形状是圆圆的,有一个小脸盆那么大,与百果糕不同的是,不是将各种果子揉杂在米粉中,它是直接在白白的糯米糕上面撒了七八种果子,不用咬开一眼就能看到糕上五花八门的食材,切成一块块食用,馅料足得让你的舌尖流淌着各种滋味,真正的“五味杂陈”也。


黄天源重阳糕


东山重阳糕


我们吴江各地的重阳糕也各有不同,盛泽的是盘龙糕,与东山的差不多,但个头要小,一个碗口差不多,上面也是撒了各种食料,但更多的是红丝绿丝和一块块猪油或者冬瓜糖,同时还要把黑红色的赤豆馅做成盘龙的形状,美观而好吃。以震泽为代表的西横头人的重阳糕也很多,赤豆糕、青糕、方糕、云片糕,最有名的是定胜糕,不仅形状漂亮,中间细两头大,如一只只小巧玲珑的笔錠,而且颜色好看,粉红粉红的,喜庆吉利的色彩,最得当地人喜爱。平望地处吴江中间,有中鲈的美称,它的重阳糕以桂花糕为主,此时夏季的冰雪糕已经落市,缸豆糕也不多见了,桂花糕正是上市的时候,一块块方方正正的桂花糕在乐家福等糕团店一字儿摆开,很有气势。金黄的桂花,星星点点点缀在雪白的水磨粉做的糯米糕上,煞是好看;桂花的香味,一缕缕直钻进人的心窝窝,诱人得很。至于东横头以同里为中心的重阳糕,应该以鸡头米做成的芡实糕最为有名。鸡头米是同里著名的特产,水乡同里的湖荡星罗棋布,水里长满了鸡头米,做芡实糕自然也成了同里人的一道时令美食。做芡实糕最关键的一步是隔夜就要将芡实浸泡第二天磨成细粉,揉在米粉中做成长条糕后切成薄片,有点像云片糕,不同的是,芡实糕不易保存,最好趁软吃,入嘴软糯不粘牙,且营养丰富。


盘龙糕

桂花糕

定胜糕

芡实糕


明代谢肇澜在《五杂俎》中记载:“九月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百事俱高。’此古人九月作糕之意。”有的地方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将糕片覆于额头或者插旗的做法,吴江本地似乎没有,但寓意都是一样的。九九,寓意“久久”,因此品尝重阳糕也就含有长长久久之意,送给老人品尝更有健康长寿之祝福,自然格外受人青睐。


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


九,与“酒”字谐音,所以重阳也有喝菊花酒的习俗。金秋九月,菊黄蟹肥,正是菊花怒放、螃蟹肥美的时候,因此重阳节持螯喝酒也是秋季一大赏心悦目之雅事。西横头人爱吃太湖大闸蟹,重阳节自然全家要聚在一起品尝,喝一口热乎乎的绍兴黄酒,性寒的螃蟹与温热的黄酒搭配,自然是绝配。


喝菊花酒

品太湖大闸蟹

重阳的“阳”字与“羊”谐音,所以吴江的西横头人还喜欢吃羊肉,羊是本地太湖边的湖羊,体型庞大,肉质肥实鲜美,且补血益气,是秋天最好的滋补食品。这时,菜市场里开始供应生羊肉,便宜实惠,一般人家喜欢烧制红烧羊肉。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个时节,爷爷要在院子里搭行灶,将大块大块羊肉焖在大铁镬子里,压上一块石头,放上各种调料,咕嘟咕嘟煮上一天一夜,直到羊肉烂熟为止。那羊肉的香味飘满了整个村庄,引得我们这些馋孩子围着大铁镬转着圈久久不肯离开……我最喜欢吃羊心,爷爷说吃了眼睛会更亮,不知是真是假,但味道细腻滑溜非常好吃。有的时候,爷爷还会留下一块羊肉烧熟做白切羊肉,盛在碗里过一夜,结冻之后切成块,喝酒时随时可以捞一块当下酒菜,我呢则是把它当零嘴来吃的。


白切羊肉

红烧羊肉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秋高气爽,重阳佳节不能辜负,踏秋,登高,尝美食,真乃人生一大乐事也。


学生开展介绍吴江糕点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文作者:孙会芳

责任编辑:朱梦亭、吴英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孙会芳、馆藏及网络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发布于 2025-09-25 17:58
收藏
1
上一篇:龙年盛宴,吃“龙”糕,探寻全国特色糕点,看看你的家乡风味上榜了吗?丨龙年说龙③ 下一篇:探秘吴江,品味独特,尽享特色点心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