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194之痛,法国内斗加剧,马克龙一败涂地,不慎给普京送上大礼

364,194之痛,法国内斗加剧,马克龙一败涂地,不慎给普京送上大礼"/

您提到的数字“364:194”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比分、比例或数据,但在这个上下文中,它似乎被用来暗示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某个场合(可能是选举或民意调查)中的不利地位,或者是指某种支持率的对比。
关于“法国垮了,马克龙一败涂地”的说法,这可能是一种夸张或带有情绪化的表达。政治局势和领导人支持率的波动是常见的政治现象,但“垮了”这样的描述可能并不完全准确或客观。
至于“用巴黎内讧,给普京送大礼”的说法,这似乎是在暗示法国内部存在某种矛盾或冲突,而这种情况可能被外界(特别是俄罗斯)视为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然而,这种说法缺乏具体的证据支持,可能是一种猜测或解读。
需要注意的是,政治局势和领导人支持率的波动是复杂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内政策、国际关系、经济状况、社会情绪等等。因此,在解读相关新闻或评论时,需要保持客观和理性,避免过度解读或情绪化表达。
最后,关于“马克龙承认乌克兰战场形势对俄罗斯有利”的说法,这需要根据具体的报道和事实来判断。在政治领域,领导人的言论和表态往往需要结合其背景、语境和实际行动来理解。

相关内容:

“又换总理?

法国这是在拍《纸牌屋》吗?

”——巴黎地铁里的大叔把报纸一扔,周围人点头苦笑。9月8日,国民议会364:194的票数,直接把巴鲁内阁踢出局,马克龙七年里第四次换帅,创下第五共和国纪录。

这次倒台的核心,是一份想砍掉440亿欧元开支的预算案。

听起来只是数字游戏,落到普通人身上就是:两个公共假期没了,养老金原地踏步,富人税再涨。

左翼骂“砍福利”,右翼嫌“不现实”,平时吵翻天的两派,这次罕见地一起按下反对键,场面比跨年烟花还壮观。

议会分裂是病根。2024年夏天选举后,马克龙的中间派联盟失去多数,政府成了“少数派打工仔”。

巴鲁去年12月才上任,干了不到九个月就下课,继任者勒科尔努9月9日火速接棒,可议会还是那盘散沙。

预算案被否决,不只是技术分歧,更像一场政治宣战:谁都不想背“得罪选民”的锅。

街头反应更快。9月10日,工会一声令下,地铁停运、学校关门、垃圾没人收,巴黎瞬间回到“罢工日常”。

市场也吓得不轻,债券收益率嗖嗖往上窜,股市绿油油一片。

欧盟总部那边直接打电话:老兄,你还行不行?

毕竟法国债务3万亿欧元,占GDP114%,利息都快赶上国防预算了。

更尴尬的是国际舞台。

对乌克兰的军援刚打包好,现在卡在“谁签字”环节。

俄罗斯媒体乐开花,24小时滚动播放“西方内讧”,普京估计在克里姆林宫偷笑:不用谈判,他们自己先乱了。

说到底,法国的问题像老房子的裂缝: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产业竞争力被德国甩几条街,公立医院排队排到明年,移民开支年年吵。

马克龙不是没动手——税改、延迟退休、教育数字化,每刀都砍在既得利益上,结果就是街头黄背心、议会不信任投票轮番上演。

新总理勒科尔努,前国防部长,军人出身,说话比前任硬气。

但议会里300多种声音,想重启预算谈判,难度堪比让马赛球迷支持巴黎圣日耳曼。

最现实的路径,可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先砍点不疼不痒的项目,比如公务员出差补贴,再象征性对富人加税,给左右翼一个“我们都赢了”的台阶。

可时间不等人。

债务利息像雪球,经济增长却只有0.8%,失业率7%,通胀3%,老百姓钱包越来越瘪。

如果明年预算再被否决,欧盟可能启动赤字惩戒,法国国债评级再降,到时候就不是罢工,而是资本外逃了。

一句话总结:法国现在像一辆刹车失灵的雷诺,司机拼命打方向盘,乘客互相指责,而前面就是欧盟的财政悬崖。

勒科尔努能不能踩住刹车?

三个月内见分晓。

发布于 2025-09-25 08:58
收藏
1
上一篇:法国50万民众街头集结,全国大罢工蔓延,政府应对策略全解析 下一篇:官方公告,巴黎圣日耳曼客战马赛比赛时间调整,9月23日凌晨02:00激情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