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大连」,地名溯源之旅——中山区的历史脉络探寻

「品读大连」,地名溯源之旅——中山区的历史脉络探寻"/

让我们通过“品读大连”这个主题,从地名的由来出发,追溯大连市中山区的历史。
大连,这座美丽的港口城市,其每个角落的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中山区,作为大连的核心城区之一,其地名的演变清晰地勾勒出这座城市从渔村到现代化都市的足迹,尤其是近代作为港口和殖民地的历史。
"一、 中山区的由来:致敬国父,历史印记"
“中山区”这个名称,是大连行政区划名称演变中最具代表性也最能体现历史传承的一部分。它得名于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历史背景:" 20世纪初,大连(时称“旅顺口”的一部分或邻近区域)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1912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位被尊称为“国父”的革命家,成为了当时中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和民主象征。 "命名寓意:" 民国时期,尤其是在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全国各地纷纷以“中山”命名街道、公园、学校乃至区划。大连作为当时重要的港口和新兴城市,也深受影响。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更广泛的中山命名热潮。 "大连的中山区:" 大连的中山区,其范围大致包括

相关内容:

地名是借助语言中的词汇表示一个地理部位,同时地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真实地反映了城市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化。作为一个区域的名头,每个地名的由来都有一番故事,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大连市中山区一些地名的由来。

中山区

1945年11月,大连解放,大连市政府第一次区长会议决定,将敌伪时期的123个区改划为12个区。当时的黑咀子区即是中山区的前身。1945年12月,大连市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黑咀子区改为中山区。

Square!(斯怪儿)—广场

这可是咱大连的一大特色啦~

并且呢

大连还是亚洲拥有广场最多的城市之一

大大小小的广场有上百个呢!

那么,它们的名字有怎样的故事呢?

友好广场

友好广场始建于帝俄国租借大连时期,日本租借时期称西广场,50年代为了纪念中苏友好而更名为友好广场。

中山广场

中山广场原名“圣德公园”,1954年,市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将其改为“中山广场”。

三八广场

三八广场初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租借大连时期,当时的三八广场叫“朝日广场”。1946年,“朝日广场”改名为“朱德广场”,后周恩来到大连视察时,提出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名字不宜用于命名城市道路,又为了几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因而改名为“三八广场”。

其实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大连

每一座建筑

每一片湖海

每一条街道的名字

也都隐藏着不同的故事

在看似简单的几个汉字背后

有的藏着这座城市的起源

有的暗示当地环境和特点……

五五路

五五路于1909年开始建设,1949年以马克思生日(1818年5月5日)改名为五五路。

五惠路

日本租借时期,五惠路还是一条土路,1950年建成了水泥路,取武汉街、慧中街首字命名武惠路,后演变成五惠路。

寺儿沟

寺儿沟在大连本地人嘴里变成了"刺儿沟"。1880年,清军在旅顺招工人修军港,造就了一批熟练工人,他们就住在旅顺水师营附近的寺沟。后来,沙俄租借大连,修港建市,雇佣了许多中国劳工,其中一批熟练工人就是来自旅顺寺沟的工人。他们住在大连港东边,别人问他们是哪里人,他们就说是寺沟人,人们现在说的"寺儿沟"是"寺沟"的口语化音。

天津街

天津街一名始于1949年,有人说是源于此地住户多是天津人。推测并不是正解,就像上海和青岛都有大连路并不是因为那里住着大连人一样,应该是取“天津卫”上古繁华之意。

青泥洼

昔日这里是一片淤泥海滩,从海上向陆地看,呈青乌色,故称“青泥浦”。唐贞元十七年,宰相贾耽所著《道里记》一书中有记载,“登州东北海行……北渡乌湖海 (今城隍岛至旅顺老铁山)东至都里镇(今旅顺口)二百里,东傍海,过青泥浦。”后来由于山洪冲出的洼地常年蓄水,“青泥洼”的名字被叫开了,成了渔民赖以生存之地。

(来源:大连行)

发布于 2025-09-25 23:57
收藏
1
上一篇:中国改名传奇,这座名城被日本俄国五易其名,原名竟鲜为人知 下一篇:1921年镜头下的大连,百年前的繁华都市,日本情报人员眼中的大连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