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蟠桃
“武汉连春秋都快没了,还能有春秋假?”
这两天,关于春秋假的话题再一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先说说事情的起因: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但这事也有个前提——得把寒暑假缩短点,总假期天数不变。说白了,就是把寒暑假的时间“匀”点给春秋季,不是凭空多放假。


是的,你说的没错。

01
其实春秋假也不是什么新鲜概念,很多60后、70后应该还记得,过去在中小学,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除了有寒假和暑假以外,在春秋两季还会放春假、秋假,也叫“农忙假”,学生可以回家帮家里干农活。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双休制度的全面推行,这一放假安排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到了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又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

所谓春秋假,顾名思义就是春天和秋天各放一次,每次3天到一周不等,意在让学生劳逸结合、调节学习节奏,同时促进家庭错峰出游、带动消费。
想法听着确实挺好,但家长们却争论不休。
支持的人觉得这事还是“挺值”:
@敏意:强烈支持春秋假!春秋天是最美的季节,就应该让孩子到大自然里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那不是关在教室里,扎在书堆里就能得到的!再说孩子们能有多少个童真的四季?有些风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有些童年遗憾用多少个四季都弥补不了。@RememberTt:当然支持!可以错峰出游,又便宜人又少,天气还舒适。......
反对的人也有自己的顾虑:
@77star: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孩子放假,家长却不放假”是个大难题。@:假期越多,辅导班越火。@momo:怎么刚开学就又要放假?孩子还能有心思学习吗?......

@momom:放春秋假无非就是为了拉动消费需求,如果能凑出来就放春秋假,凑不出就不要放,非必需品!@瓶子0066:夏天太热了,怎么上课?冬天最冷的时候起床太冷了。反对缩短寒暑假。增加春秋假可以,但请别缩短寒暑假。......
02
不光是家长吵,各地实行的情况也不太一样。目前全国也仅有浙江杭州、广东佛山、湖北恩施等几个城市试点而已,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那为什么政策时常鼓励,实际推行却又往往受阻呢?
或许这些先行城市的经验能给出答案。
杭州是全国最早放春秋假的城市,早在2004年就开始实行了。春天5月前后,秋天10月前后,每次放3天左右,具体时间各个区自己定。
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假期了。杭州的家长们会早早规划,企业也大多允许有适龄孩子的职工休假。有的家长还想出了“互助”旅游的办法,比如你今年休假,我不能休,你帮我把孩子带出去。明年再反过来。

都给你“兜底”了,家长还有不支持的理由吗?
03
再说说我们湖北省内的恩施。
恩施是2014年起在义务教育学校试行春假,2017年起全州义务教育学校统一放春假和秋假。今年规定每次至少放一周,还尽量跟周末、法定假凑一块,连起来休。

再看看他们关于假期活动的建议:亲近自然、参加劳动、红色教育、体验生活。
很明显吧?这是在结合当地山区特色的基础上执行的假期。
利川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平就曾表示:利川山清水秀、景点众多,春假期间,孩子们正好踏青赏春。同时,这也是春播时节,鼓励学生在保障安全、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参与农耕、家务、社区服务等,体会劳动的意义,增进与家人的感情。
但在恩施,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放春秋假。
同属于恩施州,建始县今年就没有放春假。为什么?
因为当地乡村人口占大半,大多数农民都需要外出务工。仅父母双双外出的留守儿童就有2300多个。如果放假,家长都不在家,这些孩子要怎么安置?
/////
相信看到这大家已经明白了:春秋假不是想推就能推的,最大的难题根本不是放不放,而是“孩子放假了,家长咋办”。
有人可能会说:“你不会请年假吗?” 这话听着轻松,但现实是,很多人根本没年假,如果请假,扣钱是小事,有的可能会丢工作,更别说还有不少人连双休都保证不了。
孩子放了假,家长要上班,总不能让孩子一个人在家吧?这才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儿。
杭州和恩施之所以能把春秋假搞起来,除了有兜底措施之外,还结合了地方特色。而这些,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做到。
说到底,春秋假这事,初衷绝对是好的——一来可以减负,二来可以增长见识,三也能增进亲子关系。
但真要落实,光靠学校给假还不行,我们吵来吵去也没用,还不如花点心思想想怎么解决配套的服务。
等什么时候家长不用为请假犯愁,孩子放假有人管,春秋假才能真正扎根人心。
注: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